2013年4月29日 星期一

天鵝的讚頌


瑪琳娜.伊萬諾夫娜.茨維塔耶娃(Marina Ivanovna Tsvetaeva,1892-1941)是二十世紀蘇俄重要的詩人,她一生,年輕歲月被困在時代的劇變中。

去年春天,我在《詩雜誌》(Poetry Magazine),讀到茨維塔耶娃的詩,之後,搜尋她資料時,發現她的作品深刻的寫出人類艱難的處境,人怎麼渴望自由,活下去,又如何保有一份最純真的熱情......


〈我詩,寫得這麼早〉

我詩,寫得這麼早
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詩人,
彈撥 如噴泉滴落,
從火箭發出光芒
衝 如小惡魔,
入了睡眠和香火的聖殿,
我詩,關於青春與死亡,
─ 不可讀的詩文!
散落滿是灰塵的書店,
那兒,沒人買它們!
我詩,好比那珍貴的葡萄酒
時候會到。

2013年4月28日 星期日

一場夜巡記


阿姆斯特丹 Rijksmuseum 花了十年時間整修最近以新面貌展現... 裡面收藏許多的傑作其中一幅就是.....
林布蘭特夜巡

美術館在百貨公司演出一場夜巡記....







2013年4月27日 星期六

畫框的奇幻





維梅爾的讀信的藍衣女子是我很鍾愛的一幅畫, 剛剛讀到在過去170年來, 它已換過四個畫框, 哪一個最適合呢?
 











我認為左下這一個, 你認為呢?

Image Source: http://www.theartnewspaper.com/media/gallery/Framing-Vermeer/26051

2013年4月24日 星期三

★★★登堂入室


昨天去看了一場法國新浪潮一代導演弗朗索瓦·歐容( François Ozon, 1967-)拍的電影<<登堂入室>>(In the House), 描繪一個外人怎麼一步步侵犯一個家庭, 之後又破壞了另一個家庭....

同時, 也在探討寫作的幻想創意, 與真實生活的關聯
混淆與區隔, 有那懸疑性, 但又平鋪直述, 是一部交代清清楚楚的電影

在裡面, 他才16歲, 導演選他是因為這男孩有一雙銳利美麗的眼睛, 符合了 "偷窺" 的條件.....


看啊!那一雙迷人眼睛裡的.... 是渴望?還是冷酷與邪惡呢?

 

2013年4月23日 星期二

〈美學小盒〉之八:美與尊嚴,吸吮的天堂之愛





















羅塞蒂〈貝塔˙碧翠絲〉
Rossetti“Beata Beatrix”1864-70
伊麗莎白希竇兒(Elizabeth Siddal

但丁文學之美
畫家的原名叫加百利˙查爾斯˙但丁˙羅塞蒂,但之後,把自己名字顛倒過來,但丁在前,加百利在後,這樣的更換,宣示一生追隨中古作家但丁的腳步

話說但丁在九歲時,愛上了一位佛羅倫斯女孩,叫碧翠絲,純屬於柏拉圖之愛,九年後,他又在路上與她相遇,這回,她轉了身,這個動作足以讓他心喜萬分,回去後,他做了一個夢,夢見她的樣子,立即寫下《新生》的第一首詩,之後,也驅使他完成此書1290年,黑死病充斥全城,碧翠絲敵不過病毒的侵襲20歲出頭就過世了,未見她老去,這永遠純真的模樣一直留在他心裡,揮之不去,最後,寫下了一部巨作《但丁神曲》,在裡面,她被放在神界的最高地位,引領他遊九個天體

受但丁的影響,羅塞蒂也希望身邊有這樣的女子出現,幸運的,他遇見希竇兒,此後的十年,兩人相愛,她成為他專屬的模特兒,這段日子,他也在翻譯《新生》一書,整個人陷入但丁與碧翠絲的情感世界,因此,也把思緒轉到希竇兒身上,自然的她成了理想美的化身

而這〈貝塔碧翠絲〉,背景上半部的一男一女,各站於一左一右,那是但丁在街上看到碧翠絲時,她向他打招呼的情景,同時,也是羅塞蒂遇到希竇兒那一刻的浪漫,前端是希竇兒靈魂飛峭的模樣,就如碧翠絲死於黑死病,記憶永遠停留在最美裡

《藝術,背後的故事》的(美學小盒)

2013年4月22日 星期一

詩人 T S 艾略特的筆














Image source: 


美裔英籍詩人艾略特T. S. Eliot1888-1965),194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生前用的一支鋼筆,前一陣子開始,被英國皇家文學學會(The Royal Society of Literature)正式拿來做簽名簿的用筆

過去,150年來,學會的簽名用筆是作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羽莖筆,然而已老舊不堪,寫時,也有厲害的刮擦聲,是該退休了; 現在這支艾略特鋼筆,有什麼特色呢?

黑筆刻有T. S. E.」(詩人名字的縮寫)字樣,據說是他當小學生時,媽媽贈送禮物

***** 
詩人艾略特很幸運,在晚年時娶了一位年輕美麗又很愛他的詩的女子 --


瓦萊麗(Esme Valerie Eliot1926-2012

******
她總是那麼優雅, 一生深愛詩人艾略特......

One of their friends said: "Valerie had only one interest in life, that was, Tom's (T S Eliot) well-being." 

孤注一擲的鐵娘子





(這篇文章, 我嘗試投稿, 卻被退稿, 不知不得法, 還是怎麼的??? 現在, 在自己部落格發表囉!)



The End of An Era, Bye-Bye Lady Thatcher  






1980年,英國經濟蕭條,失業率高,不少人建議柴契爾夫人改革別做太劇烈,奉勸她更換跑道,但在布萊頓(Brighton保守黨的年度大會上,她發表一場精彩的演說:

你們想回頭,你們去吧!夫人絕對不回頭You turn if you want to. The lady’s not for turning.

好個絕不回頭!此句後段,原先取自詩人克里斯托夫弗賴Christopher Fry1948年的劇本夫人絕對不火燒》(The Lady’s Not for Burning),再將「火燒改成回頭」。整句話一說出,不僅多年來成為坊間的流行話語,更精湛的詮釋這位強勢領袖的政治哲學

醫治歐洲病夫
2001年,我定居英國,那時,柴契爾夫人已下台十一年了,但發現從當地人的口中,有一群人很仰慕她,談起她,都豎起來大拇指但也有另一群人,恨她恨的養養的。不論人怎麼稱她,鐵娘子、亞馬遜女戰士也好,叮咚女巫(Ding Dong the Witch)也罷,她總是人們飯桌上、酒吧裡,一說到政治,即觸及的話題,沒錯,她很具爭議。有趣的倒是,英國自1721有了第一任首相開始,三百年來,只產生她這位「女」首相,更蹊蹺的,她從清一色男人主權的保守黨中被提拔出來的,而非標榜男女平等的勞工黨或理想主義的自由民主黨。自然地,她的故事引發我的興趣。

四月8號下午,我聽見廣播,說柴契爾夫人過世了,享年87那一刻,我無言,幾天下來,讀了、聽了不少評論,逐漸地,整理對這位爭議性人物的看法17號當天,英國為她舉行國葬,在目賭整個儀式,莊嚴與肅穆的過程,我對她崇敬,更冉冉上升了

她竄起,絕非偶然的四十年前,英國被諷喻歐洲病夫經濟嚴重的衰退,通貨膨漲,國營公會一直要求加薪,無理的示威,做全面性罷工遊行,1970年代末,更變本加厲,醫院不治病、地方的垃圾不清屍體不埋,遍地惡臭國家弄得愁雲慘霧,之前的幾位首相嘗試解決,都行不通1979柴契爾夫人上台,聘用一流的知識份子與政治家,重整制度,開放公營事業民營化由經濟市場,短短幾年,英國搖身一變,競爭力變強了

人道?還是殘酷?
反對柴契爾夫人的一方,常指摘她缺乏同情心,此話可當真?她不傾向集體主義,心懷個人主義的思想,這來自父親的教導,從小,他堅定地告訴她:

不要跟隨群眾走,別害怕跟人不同,若有可能,領導群眾

一般孩子喜愛跟同伴玩,親近人潮,父親的這番話,要做到,談何容易呢?好幾次,她在媒體上表示,這是她童年最艱困的功課,不過,感受了父愛,便遵命,不管怎麼孤獨,也堅持的走下去,此教條,讓她未來作官時,即使多次遭人群的抨擊,若認為對的、該做的,她絕不妥協會擔心民調低嗎?不,她眼光不在眼前,放的是長遠的目標

另外,還有兩個重要的因素,形塑了她的性格,一是科學的實證,在牛津大學唸化學時訓練來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多蘿西•霍奇金Dorothy Hodgkin)是指導教授),她非常注重細節、證據、邏輯、理性辯論,來做決策,不盲目,也不迷信另一是基督教的養成,從小,每星期一定跟家人上衛理公會教堂,做禮拜,宗教給予的善與惡對與錯、是與非、道德觀,深植她的內心。行事上,她如水晶一般透亮的原則,讓在旁的人,不論部屬,他國的外交人員、總統、首相,覺得易相處,好做事。當歷代許多君王、領導人物常以義大利政治哲學家馬基维利Niccolò Machiavelli1469-1527的《君主論》作政治行為的寶典時,柴契爾夫人的態度恰好相反,未沾染那偽善、邪惡、與陰暗的氣息。

童年物質匱乏,再加上家裡經營小雜貨店,所以,對民生物資瞭若指掌,每樣東西的價錢,可清清楚楚,她質疑社會福利制度,鼓勵用較尊嚴的方式來脫離窮困,因此,她所做的是,協助眾多人獨立創業,並實施「權力購買」Right to Buy)政策,讓租用簡易住宅的居民,能以便宜價買房子,讓人們實現了家是一座城堡」的夢想,因她的遠見,從1980到現今,英國已好幾百萬人享有自己做主人的滋味若以勞工黨的做法,提供豐厚的社會福利,表面看來慈善,但依賴慣了,弊端重重到頭來,反而是最殘酷的。今天,太多的政治人物口口聲聲說「同情」、「熱情」,成就事的到底又有多少呢?柴契爾夫人看似冷酷,結果證明是最人道的

掌權的十一年半(19791990年),不但造福平民,也敗勞工聯盟的蠻橫勒索在美國總統雷根與蘇聯總書記戈巴契夫談判期間,她扮演了關鍵的角色,雷根有一陣子軟了心,想妥協,柴契爾夫人不客氣訓他一頓,他才恢復堅定的心志,這例子說明了只要有理,據以力爭,沒必要當美國的傀儡她更帶領走出冷戰的危機,粉碎共產與社會主義的霸權,讓今日的東歐擁有了自由與民主她也主導福克蘭群島戰爭,獲全勝,解除阿根庭對島上人民的威嚇等等

攤開柴契爾夫人的一生,發掘:她總在對抗反改革的當權派,包括雄性主導的職場、滯留不前的傳統貴族、霸道的勞工聯盟暴力血腥的共產主義、威脅領土主權的敵國。面對這些,她不畏懼,一一擊潰。

歷史定位
大她十歲的丈夫丹尼斯柴契爾Major Sir Denis Thatcher,也是她一生的忠貞伴侶,總在背後支持她,鼓勵她,甚至當她耳目,告知她忽略的,指點她,重要的,教她怎麼放輕鬆,在享受世界舞台尊榮,雲端上飄飄然之餘,也懂得回到現實,好幾個場合,她不避諱地說,一生做最好決定,就是嫁給了他,他是她生命的寶石,穩定的基石,私底下,丹尼斯常向好友透露,對自己妻子充滿了驕傲,也曾跟女兒說:

柴契爾是自邱吉爾以來,最偉大的英國首相

這位親密愛人說的沒有錯柴契爾夫人死後兩天,上議院與下議院開放七個半小時的辯論會(邱吉爾過世才開放45分鐘),發言中,不少人也是如此頌揚她

辯論會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上議院女公爵雪莉•威廉姆斯(Shirley Williams, 1930-)點到了柴契爾夫人的獨特性格:

專一、決心、奉獻、與自律。

如今,她的歷史定位確立了,全在於她向來的——「孤注一擲」啊!

〈美學小盒〉之七:按捺不住的青春
























歐玆奧漢佛〈瑞斯肖像畫〉
Ozia Humphry“Rice Portrait”1788-89
奧斯丁(Jane Austen

她是珍奧斯丁知名的英國小說家,專長愛情故事,用寫實的筆觸,處理年輕男女透過婚姻,怎麼在社會地位經濟穩定與愛情裡做取捨......

著有《感性與理性》《傲慢與偏見《曼斯菲爾德公園》Mansfield Park)、《艾瑪》Emma),死後出版《說服》Persuasion《諾桑覺寺》Northanger Abbey 

1869,她姪女寫下˙奧斯丁回憶錄A Memoir of Jane Austen問世後珍的聲名才真的傳開,直到20紀開始,這些浪漫的愛情小說風靡了全球,至今,依舊在暢銷書排行內,無數導演將她小說改編,拍成多種版本,多樣詮釋的電影,每回必定是票房的保證,兩世紀的魅力,從未間斷過。 

飄飄然的靈氣之美
在這兒,有山丘,有樹,有河流,一片寧靜的田園裡,女主角站在前方,畫家漢佛的同儕,像茲巴羅雷諾茲等人,也喜歡在肖像畫上做類似的描繪,但有一點,絕不會在背景上製造反黑的效果那麼,此畫的上方,怎會暈染了一片黑?

奧斯丁是一位愛讀書寫作的女孩,不以外表取勝,而以才氣縱橫,因此,漢佛特意取用法蘭德斯畫的巴洛克手法,塗上漆黑,一來,將女主角的臉、頸、肩處凸顯出來,那聰慧與靈氣也隨之散發了開來; 二來,象徵烏雲,預示狂風暴雨的即將來臨,宣告知性之美的來勢洶洶!

《藝術,背後的故事》的(美學小盒)

2013年4月20日 星期六

跳動性感的脈搏

來自烏拉圭(Uruguay)的黛爾米拉.阿古斯蒂尼(Delmira Agustini,1886-1914),公認是拉丁美洲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她在世上只活二十八年,前半與後半割開,剛好是跨世紀的臨界點,生命雖短,但她文字裡,宣揚的抒情主義,大膽的幻想,流露的性感,卻驚醒了後世,燃點了詩的革命,最終,她贏得一個美名─西班牙美洲文學界的第一位現代女詩人。
......

〈親密〉

我會向你傾訴我一生的夢
在最深的藍夜。
你的手中 我的靈魂顫抖,
你的肩上 我的痛苦可歇。
生命之頂是寂寞,
如此孤,如此冷!我
鎖住渴望,所有住
在我築起的象牙塔。
今日,我將揭示一個大謎;
你的靈魂能穿透我。
沉默有深淵之暈:
我猶豫,持續在你那兒。
我死於夢; 我從你泉中
飲真理,純與涼。
我知道 在你胸井
有水池,解我渴。

2013年4月18日 星期四

伊莉莎白一世 & 柴契爾夫人





柴契爾夫人
(Lady Thatcher, 1925-2013) 








伊莉莎白一世
(Elizabeth I, 1533-1603) 








Something in Common between Elizabeth I and Lady Thatcher:
1. Have the body of a weak and feeble woman, but the heart and stomach of a man
2. Pay attention to clothes and jewellery
3. Show their full forehead
4. Win wars  
5. Be surrounded by intelligent male advisers 
6. Love their fathers and continue their religious and political value
7. Dislike their sisters
8. Pity their mothers
9. Like to read books
10. Be originally considered as outsiders
11. Make brilliant and memorable speeches
12. Support individuals' freedom: Elizabeth I said: "I would not open windows into men's souls."











2013年4月17日 星期三

米開郎基羅的氣味



         不美化自己就算了,更全身剥皮軟趴趴、吊起來、
    受酷刑的模樣,這麼糟蹋自己





第一次看見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自畫像,寫下的觀感之後,這些年,只要一觸碰到最後審判圖像,我便會納悶,一向讚頌青春與肉體之美的人,怎麼把自己弄得如此不堪呢?








傑作之鑰

味道是可以記憶的。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天下午,在佛羅倫斯的羅倫佐圖書館(Laurentian Library)裡,與米開朗基羅邂逅的一刻,陽光洒了進來,我坐在一偶,手中沒書,只靜靜的在那兒感覺,牆上一格一格的長方形框模,不知怎麼的,在我腦海,竟浮現出一扇接一扇的「」,像敞開似的,通往寬廣與自由的空間米開朗基羅設計這棟建築物時,才四十多歲,他有個念頭:

          留在外面,是盲目,進入,就可以被啟發

進入?進入哪裡呢?知識的世界

在那兒,我聞到的不是書稿的香氣,而是大師靈魂遊走,散佈濃郁的酒精,與強光交會後,擦生出某種遠古的燒焦味

......

2013年4月14日 星期日

濟慈最後美學之旅



詩人濟慈1819年9月,帶著一身的病痛,與畫家塞弗恩一同到義大利,抵達羅馬後,他們落居於一間公寓,若往外看,可望向巴洛克雕塑家貝爾尼尼(Bernini)的大〈破船噴泉〉.....

公寓詩人最後落居的地方.....


* * * * * *

1818年12月,濟慈愛上一名極有才氣的女子凡妮‧布朗寧(Fanny Browne).... 2009年紐西蘭導演珍‧康萍(Jane Campion)拍了一部精采的電影《璀璨詩情》(Bright Star),描繪的即是濟慈與凡妮兩人的故事。

2013年4月13日 星期六

2013年4月8日 星期一

柴契爾夫人 -- 不讓鬚眉的鐵娘子

Lady Thatcher -- My Great Iron Lady

Last year, on my birthday, I saw the film "The Iron Lady." It is brilliant -- not only Meryl Streep's superb acting, but also capturing Lady Thatcher's character and psychology so well. 

I have always admired Lady Thatcher, because of her courage, her fighting spirit against all the odds, her conviction politics, and her respect for intelligent men -- all the qualities which will make her be remembered forever.    




Photo source: 
http://www.telegraph.co.uk/













RIP

2013年4月1日 星期一

〈美學小盒〉之六:春嬌百媚,魂引心牽


喬治羅姆尼〈貴婦愛瑪˙漢密爾頓〉
George Romney“Emma Hamilton”1785
愛瑪漢密爾頓(Emma Hamilton

思緒擺動之美
在這兒,有兩個圓,一是愛瑪的頭,二是她的上半身,各呈45°的傾斜,畫面構成了一個<」狀,這模樣,頭與胸之間隔90°,若問刻畫人1/2的肖像,哪種姿態最嬌媚?無疑的,就屬於這種

羅姆尼是一位很懂色彩學的畫家,他用白色與紅色系,來描繪這位女主角,紅代表熱情與溫暖,白象徵潔淨與純真,觀者在心理層面上,會隨此兩種不一樣的顏色,在之間做擺盪,不預期的思緒容易發生,也是激發人翻滾思緒的秘方!

而「<」狀,猶如兩根搖晃的指針,引著我們,不停的擺動

《藝術,背後的故事》的(美學小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