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
英雄的姿態
問世間,何謂英雄的姿態?
十年前,我在倫敦一家美術館的 Gift Shop,看到一張明信片,上面印的是德國畫家弗烈德瑞齊(Caspar David Friedrich,1774-1840)1818年的〈霧海上的流浪者〉(“Wanderer Above the Sea of Fog”),從那刻起,便愛上了它。
那位站在山頂上的男子,觀望一片天地,縱使冷冽與蒼茫,他卻很勇敢,有一份堅定的姿態,我稱那是英雄!
〈霧海上的流浪者〉始終在我心裡有著一份極大的份量。
而今年的聖誕節,聖誕老公公對我不錯,讓我收到了一個珍貴的禮物,那就是一本大部頭的弗烈德瑞齊畫冊,瞧我,開心的很呢!
(獵) The Jagten ★★★★★
前一陣子,看了一部丹麥電影,片名叫(Jagten),有獵捕之意,我就稱它為〈獵捕〉吧!
故事描繪一位男老師,被污衊兒童性侵犯,那是一個小女孩因妒嫉編的謊言,校方不但不查明真相,還亂傳謠言,最後,學校的老師與家長全知道,還不止,很快的,鎮上每個人都聽聞了。
這子無虛有的指控,連友人也無法諒解,一一離他而去,甚至店商也不賣他東西,狠狠的被揍,最親的狗也被暗中槍殺,警察偵訊,又有法律訴訟,弄得他悲慘無比,生活簡直如地獄一般。
這位男主角一一承受,最後在聖誕節那天,他上教堂,自己一人獨坐在前端,他轉身回望,眼睛盯著最好的老友,說到這裡,是電影的高潮。
他的老友也看著他,從他眼裡,他看見了無辜,但老婆又在旁邊說東說西的,馬上又回到懷疑的態度,我認為這位老友代表的是人內在良心(真理, truth)與集體價值(歇斯底里, hysteria)的衝突。
獵捕?獵捕誰呢?是動物嗎?不,是好人。
很動容的一部電影,我給五星。
故事描繪一位男老師,被污衊兒童性侵犯,那是一個小女孩因妒嫉編的謊言,校方不但不查明真相,還亂傳謠言,最後,學校的老師與家長全知道,還不止,很快的,鎮上每個人都聽聞了。
這子無虛有的指控,連友人也無法諒解,一一離他而去,甚至店商也不賣他東西,狠狠的被揍,最親的狗也被暗中槍殺,警察偵訊,又有法律訴訟,弄得他悲慘無比,生活簡直如地獄一般。
這位男主角一一承受,最後在聖誕節那天,他上教堂,自己一人獨坐在前端,他轉身回望,眼睛盯著最好的老友,說到這裡,是電影的高潮。
他的老友也看著他,從他眼裡,他看見了無辜,但老婆又在旁邊說東說西的,馬上又回到懷疑的態度,我認為這位老友代表的是人內在良心(真理, truth)與集體價值(歇斯底里, hysteria)的衝突。
獵捕?獵捕誰呢?是動物嗎?不,是好人。
很動容的一部電影,我給五星。
2012年12月30日 星期日
〈美學小盒〉之一:肉體與精神,這一刻相遇了
波提切利
〈維納斯誕生〉(“The Birth of
Venus”)
約1486年
蛋彩,畫布
172.5 x 278.5 公分
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
新柏拉圖之美:
十五世紀後半,佛羅倫斯的藝術家大多崇尚新柏拉圖主義,汲汲捕捉之前羅馬的光榮,然後發揚光大,對他們而言,希臘羅馬神話代表的不只是一群快樂、美麗的仙子,而更相信古代傳奇,背後一定有它們的智慧與真理,既神秘又深邃,波提切利也是追求此派的狂熱者。
事物「誕生」意指宇宙的起源,這畫家探索美的命題,在此型塑了一尊維納斯,這兒,我們立即感受到愉悅,如此之美,看了看,我們根本忽略了她那粗獷的頸子、過度傾斜的肩膀、扭轉不對勁的手臂,說來,這些做作、不成比例的細節,是美學上的自由,在畫家恣意的描繪,溫柔、優雅的曲線便勾勒了出來,最後,裸身,竟達到一個完美與和諧的地步,此現象似是而非,其實因對身體的沉思,讓智力理解精神之美,心同時也能提昇至神的疆域,就這樣,肉體便成了永恆。
此維納斯漂上岸的一剎那,肉體與靈魂相遇了!
《藝術,背後的故事》的(美學小盒)
《藝術,背後的故事》的(美學小盒)
2012年12月22日 星期六
2012年12月17日 星期一
故事,不只是故事
以下是
藝術史學者蕭瓊瑞為《藝術,背後的故事》寫的推薦文......
華文世界對西方藝術名作的介紹,應是首推民國初年傅雷(1908-1966)所撰《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1934)。作為翻譯名家的傅雷,以他豐富的藝術史背景,在二十個講次中,介紹了西方知名藝術作品二十餘件,成為當時青少年,乃至一般知識份子,深入瞭解西方藝術經典的最佳指引。
然而這本書距今已逾七十年,不論在名詞的翻譯上,抑或詮釋的角度上,似乎都與今天的社會有了距離;儘管對專業的藝術學習者而言,它到底還是一本值得一再研讀的好書。
方秀雲小姐在藝術的領域中,浸淫多年,擁有完整的學術訓練背景,然而更難得的是:她敏銳的觸角、多元的視野,加上詩情的筆觸,和歷史的宏觀,使得這些西方經典的名作,在她娓娓道來的敘述中,迸發理性與美感交融的靈光,雲興霞蔚、引人入勝,又滌情澄智、燦然可觀,可說是繼傅雷《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之後,最富典範性的西方藝術經典導讀。
方秀雲是藝壇的一支健筆,十三歲便開始寫詩,寫作的範圍擴及文學、藝術、美學等各領域,文章屢見報紙、雜誌、期刊與畫冊專文;出版的藝術專書,有:《慾望畢卡索》、《高更的原始之夢》、《解讀高更藝術的奧祕》、《擁抱文生‧梵谷》、《藝術家和他的女人》,及《藝術家的自畫像》等等。而這本《藝術,背後的故事》,取材範圍更廣,從十五世紀的文藝復興以降,到當代的表現,前後五百年;同時,這本書和其他藝術評介專書不同的是,討論的畫作,全數集中在女性的題材上,而這些女性,在作者的描述、詮釋下,全成了「美」的化身與象徵。
女性,在西方的藝術史上,尤其是文藝復興以降的藝術史,始終是永不褪色的新鮮課題。女性可能是天使的化身,也可能是撒旦的幫凶;可能是情慾的象徵,也可能是撫慰的泉源;可能是人生旅途中最令人愜意的親密夥伴,也可能成為生活競賽中最無情的嫉妒者……,但女人永遠是「美」的議題的關鍵點。
這本書從藝術史中擷取了二十五位具代表性的女人,她們分別是藝術家的模特兒、情婦、妻子、母親、姊妹,或朋友;同時,她們也分別是演員、貴婦、妓女、舞女,或詩人、藝術家。總之,她們不只外表動人,更重要的是,具有獨特的性格、氣質和靈魂;作者正是透過這些女性的獨特生命,以及她們和藝術家之間愛、恨、情、仇的糾葛,透析了時代的價值、歷史的脈動、美學的超越,和藝術的精微。更具體地說,這本書打破了傳統藝術經典導讀經常陷於一端,如:藝術家的傳記、美術品的形式分析等狹隘類型,從歷史、美學、文化、心理、身體,乃至知識的角度,予以立體化的呈現與分析,讓畫中的人物、創作的藝術家,以及整個久遠的時代,具體而微地活化在我們面前,這是作者最大的成就與貢獻。
作為一個「美」的沉思者與追求者,作者本身同為女性的身份,顯然讓她在這個歷史探究、追尋與重建的過程中,始終盪漾在一種詩質的情境中;儘管作者的文筆是如此地優美、陳述的口吻是如此地親和,但本書提供給我們的,絕對不只是故事,而是一種對美的悸動與歌讚。
《藝術,背後的故事》,書名或許也可以是《女性,背後的真理》。
(蕭瓊瑞,知名藝術史學者,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教授,曾任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為國內各大美術館的典藏、諮詢委員,著作等身。)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