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one of my favourites ....

Mozart - Violin Concerto No 2 in D major .... 

拉脫維亞小提琴演湊家吉頓·克雷莫 Gidon Kremer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my favourite ....

捷克作曲家 Vítězslav Novák (1870 – 1949) 的<斯洛伐克組曲> Slovácká suita (Slovak Suite)....

1. V kostele / At Church (教堂)
2. Mezi dětmi / Children's Scene (孩童之景)
3. Zamilovaní / The Lovers (愛人)
4. U muziky / The Ball (舞會)

5. V noci / At Night (夜晚)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鋼琴家 Alfred Brendel "彈" 詩....

奧地利的鋼琴家 Alfred Brendel (住英國多年了) 一直是我喜愛的鋼琴演湊家之一, 如今已82歲了, 耳朵有嚴重的重聽.... 還好, 他一向以來, 也寫文章, 寫詩, 幾天前因 Radio 4 的 desert island disc 訪問他, 激起我開始讀了他的詩 ....

發現, 他的一生, 有著強烈的獨立靈魂, 不因制度, 機構, 潮流而左右, 令我十分欽佩....

這 video 是他在談詩....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不粉碎的夢

因〈1918的詛咒〉,我讀到了一個悲淒,但令人心悸的故事。
為此,我寫下一篇短短的〈不粉碎的夢〉......
















10月28、29日的《聯合副刊》,讀到〈1918的詛咒〉一文。作者洪雯倩為了貼近音樂的靈魂,深入挖掘樂曲背後的故事,在賦予浪漫之前,也論及那殘酷的時代與政權。在文中,她談的是一名才氣縱橫的美麗女子——璃納(Lina),俄國作曲家普羅高飛夫(Prokofiev)的第一任妻子。

歐洲住久了,我的確察覺西方的媒體、表演、藝術創作、出版品時常處理德國納粹的惡行,猶太人怎麼被殺害的主題,一談到希特勒,成了一種禁忌的共識,那痛恨,幾近歇斯底里。然,共產政權之下,人們怎麼活、怎麼死,觸及的卻少之又少,若真要談20世紀前半的悲慘,怎能遺忘他們呢?前一陣子,我念到不少談蘇俄史達林時代作家、音樂家、藝術家們的境遇,發現他們更慘、更苦、更悲,死亡人數更難以計數,洪雯倩談的索忍尼辛著作《古拉格群島》,正巧的,也在近日初讀了,她說的沒錯,簡直「人間煉獄」啊!

〈1918的詛咒〉中,有一段感人的畫面,璃納在勞改營那段時日,身上一直帶著一只親手繡的包包,裡面裝著一些樂譜,包括:普契尼的歌劇、威爾第的《弄臣》,還有蕭邦的樂曲──〈希望〉,這說明無論景況多絕望,璃納依舊對藝術保有不變的愛,胸中也繫著「希望」,就這樣,支持她繼續活下去。

另外文中,洪雯倩也問:「以一個曾在紐約、巴黎、米蘭求學,遊走六國語言的社交層面,這般見多識廣的人,怎會做出自願投入鐵窗的決定?」

這真是一個好提問。今年春天,市面上也出版了一本介紹璃納的書《璃納‧普羅高飛夫的愛情與戰爭》(Love and Wars of Lina Prokofiev: The Story of Lina and Serge Prokofiev),作者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音樂史教授賽門‧莫里森(Simon Morrison),他認為璃納知道自己的音樂天分是無法跟普羅高飛夫相比,儘管他向她表明,他為藝術而活,但她非常清楚此生是跟定了普羅高飛夫。

雖然普羅高飛夫之後遺棄璃納,但她對他的愛從未停止,在她離開蘇俄,生命最後六年,設立了普羅高飛夫基金會,繼續為前夫的音樂奔波而努力,為什麼呢?普羅高飛夫是她一生的夢,她不會粉碎它,願將此遺留人間,永不遺憾。

洪雯倩提到的那一只手繡的提包,裡面還有另一份樂譜──普羅高飛夫為一名戰爭的倖存者寫的「輓歌」,內容是她在遍地的死屍中尋找愛人。我在想,普羅高飛夫譜了這麼多曲子,為什麼璃納偏偏只選它帶在身上?或許,這激起了她內心最深沉的渴望,即使在無望的黑暗中,不變的,她始終在探尋自己的愛人,那不是別人,正是普羅高飛夫啊!

因〈1918的詛咒〉,我讀到了一個悲淒,但令人心悸的故事。

刊登【2013/11/15 聯合報副刊回音壁

http://udn.com/NEWS/READING/X5/8296543.shtml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在黑暗中跳舞

剛剛在 youtube 中找到我少年時愛聽的曲子<在黑暗中跳舞>..... 

Bruce Springsteen ... 聲音很性感, 跳起舞來, 身體也很有動感......




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灌入氧氣的鐘形罩

有一陣子, 我對美國女詩人兼小說家西亞維亞˙普拉斯(Sylvia Plath,1932-1963)感興趣, 倒不是我喜愛她的詩, 而是很想了解人們怎麼為她創造 "傳奇", 之後讀了她, 想了想, 寫下了這篇灌入氧氣的鐘形罩, 寫完了, 也算完成了....

這篇刊登於 2013, 11, 06 的聯合報副刊, 讀者, 希望你們喜歡囉~


http://udn.com/NEWS/READING/X5/8275981.shtml


文學界再度燃起一股普拉斯的熱潮。1932年,出生於波士頓的她,僅在這世上活了三十年,但她的詩、她的小說、她與休斯的婚姻、她那濃得化不開的陰鬱,勾起了詭異,留給世人無限的遐思……


日子被密封起來了,像瓶子裡一艘船——美、難靠近一個纖細、純白飛翔神話。

這是美國女詩人兼小說家西亞維亞˙普拉斯Sylvia Plath1932-1963在一篇散文裡,描述她人生前八年塵封歲月。


普拉斯幻想曲?
幾年前,還在愛丁堡大學唸書時,有一天,系上一位同學M抱著一本,我好奇地問那是什麼,他說那是西亞維亞˙普拉斯詩集巨物》The Colossus,正在讀,我還記得,他加上一句:

詩是我讀過,最精煉優美,又有令人心碎品質。

此是我第一次聽聞這位詩人,之後,只要翻閱報章雜誌、瀏覽文學網站時,普拉斯名字經常會閃過去沒多久,我又看了一部紐西蘭導演克莉斯汀傑弗斯Christine Jeffs西亞維亞Sylvia,談普拉斯與才子泰德˙休斯Ted Hughes愛情故事。而今年,恰好是她逝世五十週年,除了她兩本密封多年日記被公開之外,她自傳式小說(The Bell Jar)再版,兩本傳記羅利森(Carl Rollyson美國伊希斯American Isis與威爾森(Andrew Wilson瘋女孩情歌Mad Girl’s Love Song)也正出爐,文學界再度燃起一股普拉斯熱潮

1932年,出生於波士頓她,僅在這世上活了三十年,但、她小說她與休斯婚姻她那濃得化不開陰鬱勾起了詭異,留給世人無限遐思。她「自白」文體,坦述了生活、愛情、思緒起伏,不羞愧說出內心憤怒、矛盾、悲痛、與絕望,甚至死亡慾念,最終又以悲壯姿態,向人間揮別,更引發讀者同情,並且,媒體也大肆渲染,謎上加迷,這簡直神話了她。

被尊為英國桂冠詩人休斯,在人面前,很少提自己妻子,於1989年,打破了沉默,在一封給《衛報》公開信裡,陳述大眾對拉斯了解是假象,說那全是——西亞維亞˙普拉斯幻想曲Sylvia Plath Fantasia”

或許,大家都在聽幻想曲吧!而我,在她與丈夫之間不站在哪一個人立場,腦子裡,卻回想M精煉優美令人心碎」字眼,讓我不禁想好好唸普拉斯詩,一探她心理,捕捉那悲劇源頭。


暴風雨前寧靜
八歲那年,她寫下第一首詩,就立即上了《波士頓先驅報》Boston Herald接著,少女時代,將自己鎖起來,沉醉於文字,每天寫日記、寫小說,累積相當可觀,在學院前,登在雜誌上短篇小說已達五十餘篇了

之後,她史密斯女子與劍橋大學唸書,擔任雜誌主編,也拿下好幾個文學獎,不少作品刊在重要雜誌上,像《大學》Varsity)、《哈潑》(Harpers)、《旁觀者》(The Spectator、《泰晤士報文學評論副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s等等。在一封給母親信,雀躍地說:

世界在我腳下剖開了,像一顆熟、汁液西瓜。

無窮潛能與知性未來,一一在她眼前綻放

1956年,遇見了詩人休斯,她容他:

一名歌手、一位說故事人、一隻獅子,與一個世界闖蕩者發出一種聲響——上帝雷鳴。

她愛他詩,愛他人,在她眼裡,他簡直是神,他們互寫情詩,不間斷,為了持續這樣浪漫,兩人決定禮堂,婚後,不但一塊兒寫作、研究天文與超自然,也四處旅行,尋求靈感。

這一切看似美好,不是嗎?敏感普拉斯卻問:

這是什麼,這面紗背後,醜,還是美?

其實,背後,掀起了狂風暴雨……


一份生日禮物
藉文字來抒發情感,此習慣始於1940

1027日,她正過八歲生日,父親快六十歲,病重厲害,幾天後,過世了,那年生日禮物就是——爸爸殞落與永別。歷歷在目,她從未忘記,在一首杜鵑路徑上厄勒克特拉“Electra on Azalea Path”,她說:

 

你死那天,我走進污塵,
了無光冬眠
……
我躺著,夢見你史詩,一幕接一幕。

那份慟深刻到,在普拉斯去世前,還寫了一首長詩,命為〈一份生日禮物〉,提到:

它立在我窗前,如天空一般大。
從我床單,呼吸死寂核心

凡有分裂之處,凝結硬化歷史。
它來時,不經郵件,不經手指。

它來時,不經口耳相傳
全部遞送,麻木地……

這份禮物給多殘酷,小小年紀,還沒學會哭,就得照單全收,她苦澀說:

我只取它,悄悄地到一旁。
你甚至不會聽到我打開,沒有紙劈啪響

無掉落緞帶,最後也沒尖叫。
我認為你沒把決定權交給我。

暗自拆開禮物,她發現自己毫無決定權,命運賜予是一種無法原諒背叛

自從接下這份禮物之後,她開始寫作了。


廢墟間對話
詩作被刊登,父親之死,一則以喜,一則以悲,都發生在同一年,巧合?還是蘊含另一層意義?

兩件事湊起來看於她,怎麼一回事呢?在她一首〈廢墟間對話〉(“Conversation among the Ruins”),我找到了一些線索,詩裡一開始描繪一個景象,有雅房,有水果花環,有美妙琴聲,還有燦爛孔雀,如天堂一般,這完全是她八歲前印象!然而,之後變了樣,廢墟一片,她惆悵說:

你一身外衣和領帶,英雄式立著我穿上
古希臘外衣與梳髻髮式,鎮定地坐著,
根植你黑外觀,轉悲劇這齣戲:
毀損怎麼在我們破產屋子成, 
什麼字慶典可修補浩劫呢?

爸爸走了,是一場浩劫,這缺憾,該怎麼彌補呢?她說:「慶典。此象徵了她文學生涯,彷彿一個儀式,隆重莊嚴,親人身體被架在祭壇上,供奉著,他犧牲,為女兒未來做交換條件,將她詩與創作推至高峰,對這天命所」,她倒深信不疑。

當然,這場浩劫之大,把她原有多彩思想染成了灰,然後漆成了黑,她說:

愉悅地屈服於旋轉漆黑,我真誠相信那是永恆湮沒。

攤開她文字,驚懼,是歇斯底里,經常呼喊一個人,此對象正父親啊!對他,她有不解、怨恨、氣憤思緒,貫穿了她血液,這仇恨背後,骨子裡卻深藏著一份愛,強烈,幾乎到了一種霸佔


拉撒路夫人
自白詩談憂鬱症、自殺、與死亡,描述時,常用戲劇情節來表現,口吻更帶著甜蜜、熱情如一隻飛蛾撲火一般,達到了致命之美!有時,作品太過極端,雜誌社拒絕刊登,等到她死後,聲名大噪,出版社才開始興致勃勃,將她生前詩一首一首收集起來,一本接一本出版,像縹緲精靈亞利伊勒Ariel)、《三位女人:三個聲音獨白》(Three Women: A Monologue for Three Voices)、《越水》Crossing the Water、《冬樹》Winter Trees等等。

二十一歲,她服下大量安眠藥,有三天時間,她在那兒掙扎蠕動,沒人發現,一首詩〈“Daddy”),她清楚很交代:

我十歲時,他們埋葬了你
二十歲,我嘗試死
嘗試回回到你身邊

那回,她沒死,存活了下來,此自殺未遂,被許多人拿來分析,說這預示了她三十歲那場悲劇,然而,最近讀她過程中,我發現,她十歲時,已有蓄意割傷自己記錄了,說來,父親離去,為她鋪下了長長陰影,往後日子,她一而再,再而三有親吻死亡慾望。

曾被批評極端之最拉撒路夫人“Lady Lazarus”),如今是她一首膾炙人口,此刻唸來,我仍然全身顫抖,詩人裸露說出:

我又做了一遍。
每十年一年
我應付過來——
……
這是第三次。
簡直垃圾啊
每十年得清掉。

百萬纖維絲!
嚼花生這幫人
擠進去看

他們,鬆解我手和腳—— 
大跳脫衣舞。
各位紳士,各位女士

這些是我手
我膝蓋。
我可能剩皮與骨,
……

垂死
像任何事物一樣,是一門藝術。
我做非常好。

「每十年一次」循環,好像精心安排似,甚至還計畫了第三次,這不是幻想,是行動,是真實景況,極為驚悚,不是嗎?

1963211,是英國幾十年來最冷一個冬季,三十歲她,把兩個小孩放在臥室,留下牛奶與餅乾,自己跑到廚房,然後開瓦斯,這回,她真親吻了死亡


更盛元氣
正如普拉斯散文中描述,她回1940歲月,多純白,像一則飛翔神話,之後呢?二十二年時光,一直抱著已不復存在東西,美雖美,但纖細,脆弱很,壓根兒也摸不著了,她又像玻璃瓶()裡一艘船,撞啊撞,駛不出去,氧氣用完了,就斷氣了讀她作品,就在目睹她人,透知到她內心複雜糾結,現在,我終於能了解M當初說令人心碎了。

普拉斯真走了嗎?蹊蹺是,〈拉撒路夫人〉中間夾了幾行:

我,一位微笑女子
只有三十。
像貓,有九條命。
……

在光天化日下復出
到同一處,同一張臉,同個畜生
開心地喊:

奇蹟!

為什麼叫拉撒路Lazarus呢?他是聖經一個角色,奇蹟地,從死裡復活。這兒,詩人又說自己是九命貓女,在光天化日之下復出了。我覺得在此,她放進了一個密碼……

今天世上沒人能像普拉斯一樣,不僅在死後榮獲美國文學界最高榮譽普立茲Pulitzer Prize,而且,作品到現在還一版再版,成為當今西方最被討論與閱讀女詩人,在時間洪流中,她沒被沖刷掉,持續活躍存在

對她,垂死是一門藝術,是永恆循環。詩人悄悄跟我們透露,裡,氧,因此,復活元氣,更勝於湮沒呢!

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

與我共舞, 直到愛情終止


<與我共舞, 直到愛情終止>

蘇格蘭素人畫家傑克•弗特里亞諾(Jack Vettriano, 1951- )的作品, 畫中人物,投射出來的是全是他內心寫照,一種渴望愛,但有受傷的心理,因此,畫裡佈滿的是 -- 心碎後襲來的冷冰冰。

此刻凱文葛羅夫藝術博物館(Kelvingrove Art Gallery and Museum)(位於蘇格蘭格萊斯哥[Glasgow])正熱烈地展出這為畫家的一百多件作品,是他首度的回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