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美學小盒 -- 沉淪之美





















羅丹〈縮身的女子〉
Rodin“Crouching Woman”1881-2
            愛戴兒阿布載妮(Adèle Abruzzezi


 沉淪之美

羅丹的女主角的模樣是在經過多重扭轉後的結果,她骨骼筋脈肌肉,幾乎要衝出了皮膚的表層,張力達到最緊繃的狀態,因複雜的角度與凹凸,光產生多重的折射,增加了精彩的亮度,多層的陰影也造成了深度的想像,為此,暴躁的情色表露無遺

另外,她一手緊握腳盤,另一手用指頭捏住乳頭,此兩處,若用線畫過,再延續,線會剛好畫過頭頂,從右下到左上,是此尊雕像延展與情緒堆積的方向,這45對角鋪呈,將人的情感帶到前所未有的高潮

不像新柏拉圖之美,此作品沒有神性的注入,表現的是波特萊爾的美學,雖有性的暴露與道德的敗壞,不過,卻是真性流露,讓人沉淪下地獄,但我們都心甘情願,不是嗎?










取自於<<藝術, 背後的故事>>的 Chapter 13 
<情願為美而沉倫>的.... 美學小盒




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承接蘋果的夏娃


背景一片漆黑,右側有一棵樹,右上處,樹枝懸掛著一條蛇,身子捲曲,嘴含一棵圓熟的蘋果;稍中下的位置,有一根橫斜的樹枝,從右往左長;在左端,約中央處,往上與往右的兩個方向,各長出小樹枝與小梗四片黃綠葉。地上是土壤,散些大小不一的石塊,看似乾枯。

前端的夏娃,站立著,大腿處依靠那根橫長的樹枝,一手抓住垂直的小樹枝,整個身體稍微往左傾,她的眼珠往亞當那頭瞄,拋媚眼似的,她留著一襲長髮,隨風飄曳,而那突出的小葉片,剛好遮住了她的陰部;右邊,那條蛇在傳遞紅蘋果,她正用左手承接

下一步呢?此畫的時間順序,是由右往左延展,接下來,將進入另一個景象,亞當手握一顆蘋果,一副迷惑茫然,在此,無疑的,那是夏娃傳給他的



取自於<<裸女的風情萬種>> Chapter 2 
<誘惑,經理性的注入,達到了完美>的一小段

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

當畫就是詩......

1475-8年,義大利的古典學者兼詩人波利齊亞諾Angelo Poliziano)抒寫一部長詩〈為尊貴朱利亞諾˙梅第奇的馬上比武Stanze di messer Angelo Politiano cominciate per la giostra del magnifico Giuliano di Pietro de' Medici,描述火神伏爾坎(Vulcan為維納斯神廟的門製作浮雕的故事,這虛構的內容,主旨在談愛

其中,幾篇如下:

51
…. 在那荒涼的
利古里亞區,位於海岸線上,
那兒,大岩石群聚,聽見傲氣
憤怒的海神(Neptune)擊拍與呻吟

99
在波濤洶湧的愛琴海,性物被
發現,特提斯(Tethys)的濺潑聲,被接收了,漂
於海浪,包裹白泡沫中,
行星的各轉彎之下;
之內,以可愛愉悅之姿,一位
非人面容的年輕女子,
乘著海螺,被俏皮的西風(Zephrs
吹送上岸;天神頗歡心
鼓舞,因她誕生了。

100
你會說泡沫是真的,海是真的真的
海螺和真的風吹;你
會看見女神眼裡的閃電,
天空和笑她的元素;
時序女神(Hours)穿上白衣,踩在海灘,
微風撩起她們鬆散飄逸的長髮;
她們的臉不一,沒有不同,姐妹一般。

101
你可以宣誓,女神出現了
自海浪,用右手壓住她的髮
用另一手遮蔽她甜美的肉慾山丘,
海岸因她神聖的步伐
留下了烙印,披有
花與草;然後愉悅,甚於
人的特徵,她受至珍愛
有三位仙子迎接,裹上星星圖案的外衣。

以上幾段描述,不就跟波提切利〈維納斯誕生〉一模一樣嗎!顯然,藝術家受此詩的影響而畫

詩人波利齊亞諾在描繪火神伏爾坎製作浮雕時,運用了古典文體,強調一種藝術形式仿效另一種藝術形式,特別在畫與詩的關係上,古羅馬詩人霍勒斯(Horace)的《詩的藝術》(Ars Poetica)有一句名言:「當畫就是詩」,表示這兩者之間的親和與較勁的意味,讓畫家不再只是工匠,而是因詩,有了知性成份,地位也攀升上來

當然,波提切利非常同意此看法,運用文學,來刺激自己的創作,更增添了光彩

此段取自於<<裸女的風情萬種>>一書 Chapter 1

2013年12月7日 星期六

36°的威脅

兩個維納斯

義大利文藝復興畫家桑德羅˙波提切利創作〈維納斯誕生〉之前,也畫下一幅人人稱羨的〈春〉,這兩件是他學習古物圖像精華的成果,屬於哥德式寫實風格。關於這對作16佛羅倫斯繪畫學院的創辦人歐及甌˙瓦薩里Giorgio Vasari在著作藝術家的生活Le Vite de' più eccellenti pittoriscultoried architettori研究文藝復興藝術家的關鍵資料)中,也大肆的讚美

我們若將〈維納斯誕生〉與〈春〉擺在一起,比較這兩尊「維納斯」,會發現,類似的,有傾斜嬌滴的頭,與右側的手姿,其餘的,就很不一樣了,包括:一個裸身,一個裹衣,站態、左側的手姿也不同,有趣的是,貝殼上的那位即將受孕,森林內的那位已懷孕多時了

在哲學家菲奇諾對柏拉圖的饗宴評論一文中,談到這對維納斯:

這兒,我們看到雙生維納斯,清楚的,一個是熟知神性的靈魂能力;另一個是繁衍低下形式的靈魂能力。

她們之間的差異,什麼可化解呢?

因此,讓靈魂裡,有兩個維納斯,一是上天的,二是俗世的,讓此兩者有一個愛,屬上天的,可反映神性之美,屬俗世的,可在人間產生神性之美。


此段話語暗示〈維納斯誕生〉屬上天的,〈春〉則是俗間的,而且,也透露菲奇諾的世界觀,中心元素是」,無它,兩者離的遠遠,有了它,就有一個宇宙的結合力量,黏合彼此的不同


36°傾斜


站在貝殼上的這位裸女,如此美,讓人多麼歡心,為此,我們幾乎忘了這尊維納斯,有粗獷的頸子、過度傾斜的肩膀、扭轉不對勁的手臂,若仔細想想,這些算是誇張、矯揉造作的舉止呢!或許,你我不禁要問,矛盾似是而非了嗎?

左側的西風一吹,讓維納斯的身體往一邊搖晃,重心當然往右傾斜,測量之後,發現角度與地面呈36°,這樣,給人一種不穩定,隨時跌倒的危險,所以說,為什麼她的存在,對周遭形成了威脅,是一股騷動,那是美的關鍵啊!

裸女的風情萬種第一章
<神性之美,是騷動,也是威脅>的一小段

2013年12月1日 星期日

未成形之前的無限

















剛剛從新聞讀到藝術家楊興生過世的消息... 記得第一次目睹他的作品, 讓我在胸中迴盪許久, 在此, 斟上一杯香檳酒, 為他精采的藝術生涯乾杯...., 以下是我不久前為他寫的短篇譯評....

楊興生(1938- 2013)是我相當喜愛的畫家,他出生於江西瑞金,小時候,家裡雇了一位長工,工作之餘,教他怎麽拿筆、刷,在牆上塗鴉,畫後擦掉,然後再畫,這般塗塗抹抹,為他未來生涯做了定向,之後,也接受完整的繪畫訓練,先做寫實,再轉抽象,又回具像,至於抽象與否,對他而言,如烈酒與雪茄的關係,怎麽交替,早就運用自如了。

近幾年來,他奔走臺灣各地,為鄉間小路、田野、山水、老屋、海景畫下不少幅油畫,乍看時,頗有十九世紀法國巴比松學派技法,我不禁自問,他回歸傳統畫風了嗎?若觀察臺灣村落,再讀他撰寫的文章,發現他對工業汙染、濫墾濫伐、恣意拆屋重建… 等等霸行,除了擔憂,也大肆痛批,這讓我聯想到一位英國桂冠詩人兼電影與建築評論家約翰•貝傑曼(Sir John Betjeman,1906-1984) 說的:

對於事物的改變,我確實在意,因為當人們把你生命所熟悉的東西拆除,其實,是在亂砍你部份的靈魂。

我突然警覺,楊興生畫的並非傳統寫實,而是當代的追夢,他的風景畫反映了靈魂的刺痛,他急切為臺灣保留那份原貌,若尋獲不著,他會藉繪畫,努力去搶救、想像,甚至編纂未被破壞前的模樣,這些作品,我們目睹到一種永恆的軌跡,可說是原始之夢的創造啊!

講到抽象,畫家認為得醞釀到非常饑渴的狀態,才能沖出那強勁的爆發力,難怪他比喻這跟喝烈酒的感覺很像,他坦言:「抽象比較適合我的個性,可以隨心所欲,追求無止盡的未知。」

若問童年,他回溯第一個記憶:

三歲,家裡附近有個池塘,裡面無數蝌蚪在遊泳……

「蝌蚪優遊於池中」成了他人生的第一抹刻痕,他對此兩棲動物的情有獨鍾,成年之後,更在自個兒庭院裡,築了一座池塘,養蝌蚪呢!

他最新的《抽象》系列,常有灰白的背景,前端浮現不規則、多色、複雜的團物,每細節像在持續的變化——抖動、膨脹、顛覆、分裂、繁衍,與模尼兩可。我們都知道蝌蚪轉為蛙或蟾蜍之前,沒有四肢、肺、或皮膚,牠們以鰓呼吸,靠尾巴遊泳,隨環境、食物的不同,外形也會起變化。而楊興生的抽象作品,濕潤感重,若仔細推敲,有一種衍生的團物浮出水面的意象,儼然是變化萬千的生物體,處於:未完全形塑前的無限可能,與難估能量的釋放!

畫家說抽象作品最符合他的性格,暗示什麽呢?他橫沖直撞,常在錯誤、挫折、混亂、失序中打滾,說來不就與撞來撞去的蝌蚪很像嗎!此外,蝌蚪生長,需依賴清澈的水,這又與楊興生的具像畫不謀而合,他渴望親吻不汙染、未破壞的風景。

他三歲時望著池中的小蝌蚪,感官的——眼看、心的知覺,細胞在那一刻振奮了起來,這無窮的嚮往,與可能性的期待,就如此延續。他的作品,無止盡的變幻,像涵蓋世間所有的影像,同時,也不停的騷動,因此,給人懸而未決之感,最終,散發迷人的吸引力。


附圖:
〈抽象〉
2012年
116.5 x 91 公分
壓克力,畫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