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6日 星期六

黑方塊的堅持 (Kazimir Malevich)

一個勇敢, 美麗的靈魂......



Kazimir Malevich 

鼓吹理性與科學的女子




克里斯蒂安•腓特烈•布鲁赫 
Christian Friedrick Zincke,1683-1767

卡羅琳皇后

約1727年



卡羅琳皇后Queen Caroline1683-1737喬治二世的妻子伏爾泰稱她王權的哲學家」......

昨天寫英國喬治二世.... 發現他真幸運有一位很聰明的妻子

她不但跟當時頂尖的知識份子們通信,交換意見,在宮裡, 興建圖書館,也努力鼓吹科學,譬如,預防注射,冒著危險,讓自己的孩子接受疫苗......

物理學家牛頓的運動定律與地心引力格林威治天文學家的天體預測、天文學家佛蘭斯蒂德John Flamsteed發現的日蝕與星球分類植物學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的雙名命名法…. 種種的科學成就,也備受讚揚 

卡羅琳皇后也喜好藝術收藏當代與歷史人物的袖珍畫、蠟像、象牙雕刻、石頭淺浮雕..... 

雖說她是外國人卻十分融入英國,對當地的歷史事件與人物興趣濃厚,特別從亨利八世的都鐸王朝開始,延續到圓顱黨與騎士黨的內戰,在宮殿,掛著一系列歷史與肖像畫....其中,她最讚賞伊莉莎白一世,還以她當典範呢!

2014年8月13日 星期三

為人間築起的第一座藝術橋樑——藝術史家肯尼斯‧克拉克



偉大的國家用三式抄本來記述——功績之書話語之書與藝術之書。這三書,沒有一書可以被了解,除非我們也讀其他兩書,而,真正值得信靠的是最後一書。

約翰•羅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1877年著作聖馬可之息——威尼斯史 St Mark’s Rest: the History of Venice)的一段話

十四世紀,在義大利誕生了三位偉桂冠詩人但丁Dante Alighieri1265-1321佩脫拉克Francesco Petrarch1304-74、與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1313-75,如今,六百多年過去了,他們的作品還不斷被讀被引用被拿來討論,魅力依舊;類似地,於二十世紀英國,出現了高智力學識豐富出版無數的藝術三巨頭,不只在國內,在國際上也很受歡迎,他們是尼古拉斯佩夫斯納Nikolaus Pevsner1902-83)、恩斯特‧貢布里希Ernst Gombrich1909-2001)、與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1903-1983,之所以家喻戶曉,歸因於他們出版的英國建築物Buildings of Britain藝術的故事 The Story of Art、與電視系列影片文明 Civilisation。其中克拉克更別具一格,他身為藝術史家、美學家,也擔任博物館館長、策展人,更是資助者、收藏家、作家、電視廣播員、教育者,角色之多,或許你會質疑,這不分身乏術了嗎?倒不,其實啊他每個角色扮演的極好,經他一碰一觸,如點石成金一般,英國的藝術與文化景象,從此改觀了,變得寬闊燦爛

今夏,連續三個月,倫敦的泰德英國Tate Britain)舉辦了一個豐盛的肯尼斯克拉克——尋找文明」(Kenneth Clark – Looking for Civilisation饗宴,共端出了270件藝術品,呈現的正是這位藝術巨人肯尼斯克拉克閃耀的一生

怎麼來講述他的一生咬著金湯匙出生的他(來自蘇格蘭的曾祖父發明棉線軸,建立紡織霸業,世代承襲龐大的家業與財產,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從小有奶媽僕人、與女家庭教師陪伴,若問豐盈使他縱欲放蕩好吃懶做嗎一點也不,因父母很少在身邊,又沒玩伴,十分孤,漸漸地,他找到了自己的本能,也很下工夫的,努力追求巔峰。要談他的一生,則得好好說他的養成他的品味他的著作他的收藏品,及留給世代的東西吧。


美學的形塑
肯尼斯克拉克25歲,出版了他第的一本著作哥德式評論 The Gothic Review28歲,擔任牛津大學阿須摩林博物館Ashmolean Museum)館長30歲,接掌倫敦國立美術館館長31歲,成為皇室收藏畫的鑒定人在鑒賞過程,他發掘了達文西,深入研究,很快地,晉升為一流達文西學者至今,很難找到一個像他一樣,在藝術界衝如此之快的人或許一般人眼中,少年得志,一定無比高傲,一不小心則墮入挫敗,沒錯,他有那貴族氣,卻始終保持一份謙卑與良好的禮儀,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另,他的藝術成就沒有式微,反而扶搖直上

他早期在牛津大學,主攻的是歷史,未受過任何藝術史的訓練,他的藝術才能怎麼養成的呢先是1910年的聖誕節,他七歲,祖母送他一本有關羅浮宮的書,他認真的讀,還將書頁裡的繪畫名字全記下來,從此,一生沒忘過,這表示他珍愛親人給他的禮物,就此,藝術之火燃點了起來,當他說將來想當一名藝術家,父親反應呢開心的很克拉克曾坦言父親本身愛藝術,也做收藏,因此,他認為藝術的愛好,是天生使然

有著藝術基因,毫無疑慮的,便往美學之路發展了,青少年時,他很幸運碰到兩位藝術界的頂尖人物,一是美國藝術史學家,熱衷於文藝復興的伯納德‧貝倫Bernard Berenson1865-1959克拉克在他之下工作兩年,除了整理佛羅倫薩Florentine繪畫,也進入義大利各大博物館與貝倫森讀書館做研究,學習一些鑒賞技巧,思考怎麼用視覺記憶來下判斷二是英國藝評家,以鼓吹法國現代藝術聞名的羅傑Roger Fry1866-1934,他撰寫文章,也在1910年倫敦舉了一場「馬奈與後印象藝術家」( Manet and the Post-Impressionists)展,第一次將高更Gauguin)、馬奈Manet)、馬堤斯Matisse)、與梵谷Van Gogh)介紹到英國,他是喚醒英國人對現代藝術重視的第一人,克拉克從他身上,挖掘了竇加Degas)、秀拉(Seurat)、塞尚(zannes……等,從此對現代藝術有了通悟克拉克描述

羅斯金Ruskin)以降,品味上,影響最大,無可匹敵的. 至今的品味只有被一人改變,那也僅有羅傑萊而已

克拉克欣賞,讚嘆他的品味判斷力與遠見從這兒,可見兩位藝術史巨人貝倫森與弗萊對他的影響,古典與現代兼備,他知道如何仰慕過去,又如何展望未來,他的藝術養成得歸功此兩位恩人


優雅的文字織者
在藝術寫作上,英國自約翰•羅斯金與佩特Walter Pater1839-1894)以降,表現最優的,莫過於克拉克除了哥德式評論,另外出版了二十本書,那是在1946年,43,辭去館長一職後,把多餘的時間放在寫作上,著作包括《溫莎城堡國王收藏的達文西繪圖畫冊》 Catalogue of the Drawings by Leonardo da Vinci in the Collection of HM King at Windsor Castle1935)、《國立美術館館藏畫的一百個細節》 One Hundred Details from Pictures in the National Gallery1938)、《達文西——記述他身為藝術家的發展 Leonardo da Vinci: An Account of his Development as an Artist19391952)、佛羅倫斯繪畫——十五世紀 Florentine Painting: the Fifteenth Century1945)、《入藝術的風景》 Landscape into Art1949)、《皮耶羅德拉弗朗切斯卡》 Piero della Francesca1951)、《視覺片刻》 Moments of Vision1954)、裸藝術——探究完美形式 The Nude: a Study in Ideal Form1956)、注視畫 Looking at Pictures1960)、《今日拉斯金 Ruskin Today1964)、《林布蘭特與義大利文藝復興》 Rembrandt and the Italian Renaissance1966)、《溫莎城堡王收藏的達文西繪圖》 The Drawings by Leonardo da Vinci in the Collection of HM Queen at Windsor Castle1968-9)、文明——個人觀點 Civilisation: A Personal View1969)、布萊克與預言的藝術 Blake and Visionary Art1973)、《浪漫性的叛逆》 The Romantic Rebellion1973)、《木的另一部份——自畫像 Another Part of the Wood: A Self Portrait1974)、動物與人 Animals and Men1977)、另一半 The Other Half1977)、何謂傑作 What’s a Masterpiece1979)、與女性之美 Feminine Beauty1980,本本都受到極高的評價。

我們知道他是研究達文西的頂尖學者,對此巨匠的繪畫解讀十分興味,在此,舉一個例子,是有關達文西畫的頭克拉克察覺他描繪的樣子怪異,他說

達文西給予人的,混合他那好奇的動機,更深邃的是:讓人在哥德式教堂上雕刻怪獸的動機。怪獸,補足了聖人的缺憾達文西不厭倦尋找理想美,然而這不夠,於是作諷刺畫,形成補充。怪獸的存在,是在神聖傾倒時,人性裡殘留的所有激情、獸性驅動力、醜蠻牢騷與呻吟便跑了出來

克拉克還形容達文西畫的一些鼻子與下巴胡桃鉗模樣,他認為這跟兩性特徵的青春相互應對,若攤開達文西一生的作品,如此相對的元素處處可見,他又進一步寫

這些,事實上是達文西的淺意識的兩種象形文字,當他注意力漫遊時,他的手創造了兩種圖像,對我們是重要的,這些實踐的屢屢貧乏,不該偽裝,他們陽鋼與柔弱,代表達文西本質的兩面……

達文西人物如怪異頭,同時又有男女同體的青春與理想美,經他這麼一說,尋獲了合理的解釋,所以在圖像解讀,他使出了高絕招

另外,克拉克描述藝術品很癡於細節,在他當國立美術館館長時,出版了史上第一本描述畫作細節的書,也是他深具影響力的著作——《國立美術館館藏畫的一百個細節》,在這兒,他將不同時期,不同藝術家的畫作,取局部,相互比較,也做對比,藉此,鼓勵觀者謹慎地注視,特別在藝術品的細微上,過去,人們用籠統概約方式來看藝術品,克拉克一改陳規,此新招,對不少人來說,激進了些。細節的關注,再配合他的美學知識心理分析與偵探技巧,藝術被詮釋的津津有味呢。

另外,他寫作過程,蘊含人性化,是出自於對藝術家的特殊情感,1977年出版的另一半他第二部自傳,談到了1951年寫裸藝術——探究完美形式他自認為寫的最好著作時的一段經驗

我記得在寫到魯本斯Rubens那段,我開始顫抖,必須得離開我旅館房間,沿著海岸走。我從未宣稱自己是一位被啟發的作者,但我知道靈感怎麼一回事,身為評論家的我,更容易識別其他人的靈感。

他真正進入藝術家們的內心世界,有一種全心全意的了解,知道什麼感動了藝術家,而他呢?透過他知識史藝術史身體史心理史文化交流史……交織的網,濾出了藝術家們靈感的精華傳遞給我們

克拉克寫作的珍貴在於他的風格充滿了修辭、雄辯趣味、啟發,能信手拈來舉例佐證,像一位美麗的文字織者,今天,當我們讀到許多評論家與藝術史家的文章,寫出來的東西多像行政人員、律師、會計那樣枯燥無味,看到此景況,克拉克的文字不顯得彌足珍貴嗎


蠱惑的魅力
擔任國立美術館館長十一年,他為館藏,添購了不少好作品,像耶羅尼米斯博斯Hieronymus Bosh1490-1500年的受嘲弄的基督“Christ Mocked”)、魯本斯1615-22泉水處“The Watering Place”)、普桑(Poussin1633-4年的〈金牛犢的崇拜〉“Adoration of the Golden Calf”)、林布蘭特1661瑪格麗莎吉爾肖像“Portrait of Margaretha de Geer”)、康斯特勃John Constable1828-9年的哈德利城堡油彩素描“Sketch for Hadleigh Castle”)、安格爾Ingres1856年的〈莫提西耶夫人〉“Madame Moitessier”)、竇加1896〈梳髮〉“La Coiffure”……等等

幸運的是,他身邊有一位迷人聰穎的妻子,聽說美的驚人,也有高度的美學鑑賞能力,兩人常一起談藝術,早期,他們住在倫敦的豪宅,1953年,買下了肯特Kent一座中古世紀城堡Saltwood Castle,累積許許多多的藝術品,擺設的很有品味收藏品包括蘇爾瓦蘭(Zurbarán1630〈一杯水與一朵玫瑰〉“A Cup of Water and a Rose”)、塞繆爾•帕爾默Samuel Palmer1830伴著傍晚之星與月光的玉蜀黍田〉“A Cornfield by Moonlight with the Evening Star”)、塞尚1904年的〈黑堡〉“Le Château Noir”)、竇加1900〈看腳的小舞者〉“Dancer Looking at the sole of her foot)、羅丹(Rodin1881年的〈夏娃〉“Eve”)、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1951〈陽台靜物〉“Balcony Still Life”……等等,也有羅斯金雷諾兹Joshua Reynolds)、庚斯博羅Thomas Gainsborough)、秀拉、雷諾瓦不少畫作講到法國現代藝術家,他特愛塞尚,據說曾一個下午買下他60件作品,可見對他多著迷

另外,對當代英國藝術家的創作,他也毫不吝惜,慷慨地自掏腰包資助布鲁斯伯里群Bloomsbury Group)、尤斯頓路學派Euston Road School)、亨利•摩爾Henry Moore1898-1986)、約翰•派伯爾John Piper1903-92)、格雷厄姆•薩瑟蘭Graham Sutherland1903-80)、維克多•帕斯摩Victor Pasmore1908-98……等等為什麼他會挑選他們的作品呢因為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根植傳統又具現代。他對摧毀傳統或支持馬克斯女性主義流派與帶有意識形態的作品,很不以為然,言談之中,暗示這些創作對文明的危害,他拒絕達達超現實、純抽像、前衛派,也不茍同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粗俗暴力景象,及與西安弗洛伊德後來發展的腐敗裸身,根本看不到美,只有醜而已

關於收藏克拉克曾說收藏家有兩種,一種是有目標達到完整的組合,另一種是只購買蠱惑他們的東西,他自己呢?不消說,屬於第二類


再訪的浪漫
第二次世界戰爭期間,當整個歐洲瀰漫著烏雲,克拉克正活力推動英國藝術,遇到戰爭,他不但沒有躲避,反而,緊密地連繫家國的安危,推展一波震撼的美學風格……

當時,他正當國立美術館館長深怕整棟建築物遭到空襲,於是安排館中藏品進行大遷,先送到威爾斯,暫時安放,同時,他也下令美術館正常運作,期間,還常舉辦音樂會每月一畫Picture of the Month戰爭藝術家展覽……活動結果呢群眾更常到美術館來,這兒,提供了一個舒緩緊張與鼓舞士氣的空間,因他的巧思,一切艱辛的工程與文化活動,顯得順利,很熱絡,畫作也毫無破損

一般而言戰亂,很容易導致藝術發展的空窗期,克拉克也有這警覺性,為了避免藝術出現貧瘠現象,他遊說政府,正視藝術問題,讓藝術家們有機會為國家做事,一方面可做戰時宣傳偽裝術,又能籌劃藝術展,進而提升國家士氣,就這樣,成功地設立戰時藝術家顧問委員會War Artists’ Advisory Committee克拉克成為此委員會的主席,值得一提的是,他這麼做,很大一部份的原因是擔心藝術家們被調到前線去作戰,深怕他們喪命,可見他多麼疼惜藝術家啊

戰時,此委員會聘用了37位全職藝術家100位的短期簽約藝術家,另外,也購買其他264位藝術家的作品,當戰爭結束時,一共有5570件藝術品被完成,真可用豐收兩字形容,不是嗎這些,有一半以上,目前,由倫敦的帝國戰爭博物館保管,其餘的則分散到其他各大美術館與私人收藏,作品深刻地記錄了戰爭的景況,有恐懼與慘狀,也有勝利與光榮。其中,最常被人拿來一而再,再而三提及的,有亨利•摩爾的一系列驚聳的避難繪圖」(Shelter Drawings)、約翰•派伯爾畫的考文垂大教堂Coventry Cathedral空襲後的清晨格雷厄姆•薩瑟蘭畫的煤與石灰石礦場與炸彈攻擊後的殘破景象約翰•派伯爾Paul Nash)畫的皇家空軍成功地攻擊德軍的想像……克拉克的扶持,這些大量的創作,保持了一種特殊風格,不禁讓人聯想到英國十九世紀浪漫派畫家威廉•布雷克William Blake)、透納(Turner)、塞繆爾•帕爾默作品有漩渦狂風、團團混沌的意象黑暗、荒謬、無法理解襲捲而來的是無法抵抗的力量,神性的敬畏、崇高性便冉冉而升難怪,這一件件戰時的作品,被冠上新浪漫派neo-romanticism”之名

克拉克戰時所做的,留住藝術人才,讓藝術品引領觀者對戰爭的想像,最後,贏得了眾人的讚嘆,他那不慌不忙,真符合了英國向來的「保持鎮靜,繼續下去Keep Calm and Carry On”精神


釋放的心理
說到這裡,我想觸及一個較敏感的問題,那就是,克拉克來自上流社會,與皇室貴族密切來往,他的身份,他的高度,沒有驅使讓他跟社會脫節,反而,認為藝術不應屬於少數人,一直想把藝術推展開來,與一般人民分享,這樣的體悟,從何而來呢?這就不得不提到童年經驗……

在一張他與母親的合照裡,兩人表情冷淡,保持距離地坐在凳上,從這兒,我們可以透知他與母親感情淡薄,他也很少看見父親從小,由一群僕人將他帶大,但隱約,他感受到這些人一股怨氣,在1974年,他出版了一本自傳《木的另一部份——自畫像,談到了他們餵他吃一些難吃的食物

我記得有一塊充滿象甲蟲weevil的乳酪小片小片地在盤子上跳啊跳我記得大黃rhubarb的枝柄,嚐起來苦苦的,還有酸牛奶、腐臭味的奶油——當然,一切只是緘默


克拉克稱這些是受僱者的「無意識的復仇計畫」“an unconscious programme of revenge”,因此,一粒慈善的種子,植在他胸中,長大後,他雖擁有財富權力,但對周遭的人事物,總有寬容與慷慨的態度


勇氣的新世界
當館長時,他實施一些策略,為了吸引民眾來美術館,1946年,一辭去館長之職,進入學院,擔任牛津大學的斯雷德美術教授Slade Professor of Fine Art,可以想見多少人對他仰慕,特別前來聽課,他口才之好,據說成了當時最受歡迎的講師,總總的頭銜,還不能滿足他,像獅子一樣,他還有更強更猛的野心……

當時,克拉克察覺到英國廣播公司BBC)在市場上獨佔,認為這對社會有損,於是,1954年,建立了獨立電視局(ITA,並當主席,這時,他使出了另一個法寶,將藝術與電視結合,製作一系列節目需要藝術嗎Is Art Necessary,經他主持,討論一些美學上關鍵的議題,如品味、畫說故事……,他也精彩地介紹畢卡索大展與英國皇室收藏,透過他人性化的口吻,觀眾因他的詮釋,更懂得何謂藝術,在19501960年代,人們對電視傳播的看法,總跟低俗扯上關係,但克拉克的手法打破了這樣成見。

機會一波接一波而來,1967年,BBC準備製作史上第一個系列性的彩色電視節目,想找一位主持人,當時,誰會是最佳人選呢?顯然克拉克最耀眼。那年,他64歲,心想,此刻不做,以後就很困難了,於是,他同意,不過,重要的是,他更提出了條件,在一本筆記裡,他記錄:

警告BBC

不做馬克斯主義,不做經濟史,不做政治意識形態,不做道德規範,但僅牽扯較特殊的觀念,跟經濟相比,宗教會佔的較多……

這麼做,是因為他擔憂BBC長期以來被左派人士滲透,其實,他的看法倒跟政治家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雷同,邱吉爾更嚴厲的抨擊BBC迷漫著共產主義思想。克拉克開的條件被允許了,於是,史上頭一遭彩色的藝術電視影片開拍了,歷經兩年,足跡遍及八萬英里,到訪11個國家,117個定點,花費十三萬英磅相等於今日兩百萬英鎊20萬英呎的彩色35釐米膠片,就這樣,十三輯影片《文明——個人觀點Civilisation: A Personal View)於1969年,驚人地呈現在觀眾面前,直到現在,它依舊被讚嘆一部經典的傑作

《文明》完全由克拉克撰寫與主持,採慢步調,用長程取景,掺入個人的觀點,細細介紹從中古世紀到現代的文明,涵蓋建築雕塑繪畫哲學音樂科學與工程領域。是他先設立這典範,之後,有一些知名藝術史家們也跟進,除了出書,也製作電視節目,用分集系統性的講述藝術與文化,其中伯特休斯Robert Hughes1938-2012)、威德馬詹姆斯福克斯(Waldemar Januszczak1954- )、西蒙沙瑪Simon Schama1945- )、溫蒂.貝克特修女Sister Wendy Beckett1930- )、詹姆法可斯(James Fox)、安德魯格雷厄姆-狄克遜Andrew Graham-Dixon1960- )、阿拉斯塔爾蘇克Alastair Sooke1981- ……等人。

克拉克一直渴望在藝術與民眾之間扮演一個中間人,利用最新的科技,因他的學識口才、與說服力,足以引領人們親近藝術,此刻,想想他所做的,再看看今日藝術的普遍化,他美好的理想不已實現了嗎


文明的感觸
每到一個地方,目賭了美的文明,但內心卻起了焦慮,擔憂文明被破壞,那威脅感一直跟著他,在《文明》最後一輯,他語重心長地說了一段話,以做結論,我認為極好,在此,我翻譯整段,與我的讀者分享,如下

在此時,我揭露我真實的面目,墨守成規。我持著一些信仰,而這些卻被我們時代最活躍的知識份子否認,我相信次序比混亂好,創造比破壞好。我比較喜愛溫柔,而非暴虐;原諒,而非仇恨。整個來說,我認為知識比無知更好,我確定人類的同情比意識形態更有價值。我相信儘管近來科學得勝,人類在過去二千年變化並不大;結果,我們一定得嘗試從歷史中學習,歷史就是我們自身。我也持有一兩個信仰,很難簡短的敘述,例如,我相信禮貌的舉止,那種避免傷害其他人感覺來滿足自我的禮節,而且我認為我們應該記得我們是一個大整體的部份,為方便起見,我們稱為自然,所有生物是我們的兄弟姐妹。最重要地,我相信某些人的神賜天才,讓他們存活可能的社會,是我看重的。

這系列,充滿著天才的偉大作品,無論在建築雕塑與繪畫,在哲學與音樂,在科學與工程上。它們就在那兒,你沒辦法摒棄它們,它們僅是西方人過去幾千年來,時常在頓挫與背離跟我們處的時代一樣深具毀滅之後,所達到成就的一小部份,西方文明已有過一連串的再生,確定地,這應能給我們信心

我一開始說過了,缺乏信心,比任何東西更能殺害文明,藉由嘲弄憤世嫉俗與抱著幻滅,致命的效率跟炸彈一樣,同樣地,我們可以毀掉我們自己。五十年前,一位詩人葉慈W.B. Yeats,比我任何熟知的人更像天才,他寫了一首預言詩:

事物解體中心難持
世界任由混亂,
那暗淡血潮橫溢,四處
純真之儀被淹没了
好人不再有信念,壞人呢
狂熱到了極點

,這在戰爭之間,確實如此,可惡地幾乎要毀掉了我們,這在今天還存在嗎?倒不盡然,因為好人仍持著信念,而且還不少,麻煩的是沒有中心,馬克斯主義的道德與智力的破產,讓我們沒有選擇的餘地,只有英勇的唯物主義,而那是不夠的,有人或許樂觀,但我們面前的景象,人無法真正地感覺喜悅

是的,當代知識份子沒有好好在前端帶領,造成了道德與智力的破產,讓整個社會過份追求物質主義,沒錯,他憂心,然而,當他往回探望過去,遇見了歷史上文明的再生,又知道現今的一些藝術天才誕生了,文明,將會在未來被拯救上來,那一剎那,他信心點燃了。


只有癡迷
英國藝術史家,也是克拉克傳記作者詹姆士•斯湯頓James Stourton

克拉克的生活養成睡眠思考,全在藝術裡,藝術是他全部的癡迷

從這段話,就能明瞭,為什麼他是一位這麼出色的藝術先鋒者了

在藝術多面向他是各個衝先鋒,如今,死去多年了,若問,他在世間留下什麼

很簡單,他本身就是一部最瑰麗的二十世紀藝術史,克拉克把他對藝術的愛與熱情,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傳遞給廣大的群眾,就此,為人間築起了第一座堅實的藝術橋樑,他發出的文明之光,一直在那兒閃耀著,將永不熄滅

以上
我寫的這一篇, 刊登於這期的<<歷史文物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