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高更的婚姻怎麼觸礁了呢?

1873年,高更娶了梅特(Mette Sophie Gad)為妻,當時看高更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心想將一生託付給他準沒錯,婚後十年,他們生下五個孩子,家庭的生活還算和樂,但之後出了什麼問題呢?高更怎麼離家出走的呢

 
美德的良家婦女
梅特並不介意丈夫畫畫,只要經濟來源穩定,盡到丈夫與父親的責任,要怎麼畫是他的事,在這段期間,高更為她創作了一些肖像,其中值得討論的兩件是1878年的做針線活的梅特1881年的沃吉哈赫的花園

從這兩張畫,我們看到女主角細心縫紉的樣子,這樣的畫面讓我聯想到17世紀畫家維梅爾(Vermeer)織花邊的人

梅特認真的做針線活,從好的方面來說,她靜靜的,安份的為孩子們奉獻,整個精神專注在布料上,儼然是一位具有美德的良家婦女; 但從另一方面來觀察,高更在她心目中的地位呢?難道只是一個賺錢的工具嗎?

 
心不再有交集
1882年股票市場陷入焦灼,高更的工作不保,那時他將野心轉向繪畫梅特看在眼裡,心裡卻焦慮了起來,面對丈夫,她總唸東唸西,抱怨不該把心思放在繪畫上,她越囉嗦,越不支持他的理想,就越來越像一個惡霸,處處想擺佈人,但有自由靈魂的高更,一開始厭煩,時間一久,就難以忍受了。

那時,高更畫下一張室內,將家裡的樣子刻畫出來,前景一大束花朵,看起來像一張靜物畫,不過再仔細瞧,後景卻有一男一女,這樣的構圖在當時來說相當不尋常,當然此是高更特意設的,但目地為何呢?

這名坐在鋼琴後面的女子,其實是梅特,她正在彈琴,照理說音樂象徵一個和諧的氣氛,然而在這裡呢?

前景的大桌布巾、與大花束想畢是梅特精心的安排,及她為家下的工夫,但這張畫的焦點並不在此,真的焦點是在女子的臉上。她的臉只露出一半,另一半被鋼琴檔住,我們若再仔細地觀察那半邊的臉,會發現十分的冷酷,這幅畫表現的並非琴瑟和鳴,而是夫妻倆的分岐,兩人的心不再有交集,對高更而言,她已經是位陌生人了。

在妻子的身上,得不到愛與溫暖,換來的全是冷漠。


沒有藝術素養
沒在證券公司上班之後,必須得省吃儉用,於是他仿照畢沙羅的作法,1883年全家搬到一個生活費比較便宜的魯昂(Rouen)住下來,但在這新的環境裡,他毫無知性的刺激,一點靈感也沒有,無法動筆,畫更賣不出去,梅特漸漸失去耐心。


在此時,高更畫了一張〈身穿宴裝的梅特,她一身美麗的服飾手套項鍊與彩扇,但是她的臉完全轉向另一邊,這清楚的說明她不願正眼看他了,當然,這感覺是相互的,高更也開始抱怨她的缺點,說她一心只「想到錢,買漂亮的衣服,講鄰居的八卦」,一點藝術涵養也沒有。

高更最需要人鼓勵的時刻,梅特決定帶著孩子回丹麥,投靠娘家。不論高更多麼不願,他還是做了妥協,將畫作整理一番,到哥本哈根與家人相聚



投靠岳母的日子滋味很不好受,雖然他日以繼夜作畫,並參加一場藝術之友社團的聯展,但持續五天就草草畢幕,落的他失望不已。作品得不到青睞,語言又不通,更糟糕的,在沒收入的情況之下,梅特決定在家教法文,學生大都是一群準備入外交單位的年輕人,漸漸的,她獨佔了整個屋子,高更沒辦法,只好將所有的繪畫材料全收起來,騰出空間給她,而他呢?幾乎無容身之地,最後只好退居一間閣樓,在這小小的空間裡他渡過了寒冬與冷春,可見處境多麼蒼涼啊!


前因後果
在寂寞難言之下,高更決定離開家人,最掛念的還是小孩。

當我們責怪高更拋棄妻小的同時,是否也該了解前因後果呢?我認為在感情的世界裡,不能只責怪一方,冰山絕不可能一日造成的,高更真不負責任嗎?愛藝術真的讓他離家出走嗎?這倒未必,我想梅特的性格與態度也是婚姻破裂的因素之一吧!


* 女人生了小孩之後,心思就會全放在孩子的身上,就因這樣丈夫被忽略了,一年一年這樣過去,夫妻感情越來越疏遠最後形同陌路女人還不自知,直到男人痛心離去後,才恍然大悟,但那時卻為時已晚了。................ 在高更死後,有位記者跑去訪問梅特,她當時說了一句:當初我根本不知道他對藝術這麼認真她竟不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一位天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