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7日 星期四

哥本哈根

今天又重看幾年前看過的一部電影, <哥本哈根>(Copenhagen)

談的是兩位頂尖物理學家尼爾斯·波耳(Niels Bohr)與維爾納·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在1941年的相遇的情景, 並偵測海森堡的態度, 還有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在德國製造原子彈過程扮演的角色.....

演員只有三人, 一是過了中年的波耳; 二是波耳之妻; 三是年輕的海森堡, 他們對話與氣氛營造相當得好, 緩緩的, 有衝突, 雖緊張, 但也安靜的鋪呈, 給人一種揮之不去的神秘感

焦點放在波耳與海森堡晚間在外一起散步的情景, 特別是在樹叢中, 他們提到製造原子炸彈的意圖時, 此癥結點上, 三人來來回回, 一起找當時的真相, 最後..... 

(在此不提結局, 很值得看的一部電影, 何不靜靜坐下來觀賞呢!)

2014年3月26日 星期三

性感的女畫家


加州的拉丁美洲藝術博物館 (MOLAA) 正在展墨西哥女畫家卡蘿(Frida Kahlo)的生活照

閱讀過許多藝術家, 卡蘿是我來英國念藝術史研究的第一位女畫家, 至今, 對她的贊佩從未停止.... 儘管她身體病痛, 依舊繼續作畫, 說明了她對繪畫永不消退的熱情....

一是她躺著作畫的情景, 二是她親吻丈夫的照片, 留下的紅唇, 三是她病痛, 給予最舒服的姿勢

Image: 
http://www.theguardian.com/artanddesign/gallery/2014/mar/26/frida-kahlo-personal-photo-album



2014年3月25日 星期二

很棒的阿爾弗雷德大王....

Alfred the Great's words:   

“What I set out to do was virtuously and justly to administer the authority given to me, and to do it with wisdom, for without wisdom nothing is worthwhile. It has always been my desire to live honourably, and to leave my descendants my memory in good works. For each man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 of his intelligence must speak what he can speak and do what he can do” 

– King Alfred the Great


讀了阿爾弗雷德大王 (849-899)的事蹟, 再讀到這段他說過的話, 我相當感動, 他不但成功地抵抗海盜維京人的侵略, 讓許多英格蘭領土回歸盎格魯-撒克遜人的統治, 也道, 他還擁有了不凡的特質, 以道德, 良善, 正義來管理, 以智慧行事, 以誠實過日子, 留下好功績, 讓後人懷念, 也認為每個人要根據智力的高低, 盡量去說, 去做, 去發揮

這些優良的特質, 已在現今的政治人物身上找不到了

2014年3月22日 星期六

築夢踏實



昨日, 到戲院看了一部紀錄片, 叫堤姆的維梅爾Tim's Vermeer




談的一位狂人 Tim Jenison 怎麼研究荷蘭畫家維梅爾Vermeer的作品, 他將焦點放在〈音樂課〉The Music Lesson這幅, 從開始的假設, 訪問, 親眼看這幅畫, 為了證明他的假設, 他重新建立一個與此畫一模一樣的空間, 進行緩慢的繪製工程, 從零到完成, 花了130天, 這一筆一筆描繪的過程, 他也有了新發現 

我認為, 他個人對這位藝術家的觀察, 勝於學院眾多教授的研究

因為, 先始於夢想, 進行得法, 執著, 不放棄, 到夢想的實踐, 依賴的是尋找真理的熱.... 最後, 來證明他的理論是對的

這片子, 一點也不悶, 有幽默, 有新發現, 剛剛好80分鐘的長度, 說真的, 很值得看!!!!

(這兒, 就不說他的理論, 自個兒去看吧!)


2014年3月18日 星期二

L'Wren Scott

L'Wren Scott 一直是我喜愛的流行服飾設計師, 她懂得怎麼從十九世紀到超現實時期的頹廢時代藝術裡, 運用到日常的設計上, 她也懂得怎麼把女孩的身材展示的更美, 特別是女子腰部.... 這兩張照片, 她所穿的衣服, 靈感來自於奧地利畫家克林姆 (Klimt) 的畫作.... 

聽到她在紐約過世的消息, 不禁令人感到惋惜...


Image from:

http://guestofaguest.com/directory/l-wren-scott/178401



克林母的<茱迪斯之一>


克林姆的<茱迪斯之一>

2014年3月14日 星期五

Turner .... 晚年的狂飆


威廉‧泰納J M W Turner, 1775-1851一直是我喜愛的風景畫家之一, 他晚年的作品, 更是狂飆, 更具革命性....


* * * * * *
















威廉‧泰納
〈被拖去解體的「戰艦無畏號」〉
“The ‘Fighting Temeraire’ Tugged to Her Last Berth to Be Broken Up”
1838
油彩,畫布
91 x 122公分
倫敦,國立美術館

一聲親愛的

文 / 墨紅



她,在特拉法加戰役
無畏地打下功績

此刻站立,等待
歷史的
連雲匯集、踞三角
觀看這一場悲劇

黑水蟲噴火
煙  追來幾艘帆船

河上
她最美

日落的暈紅
告知揮別的壯烈

身子一寸一寸下沉
微風一陣一陣吹過
在詩裡
一波一波的傳誦

畫家喊了一聲:親愛的!

* * * * * *
















威廉‧泰納
〈雨、蒸汽和速度-西部大鐵路〉
“Rain, Steam, and Speed-the Great Western Railway”
1844
油彩,畫布
91 x 122公分
倫敦,國立美術館

賽 跑

文 / 墨紅


薄紗蓋
你說雨蒸汽
漆了金
你講速度

人扮演多少角色?
難駕馭
破壞的浩浩蕩蕩
自然?
沒啥兩樣

……
飆光
幅射敬畏
遺囑呻吟:太陽神。

鐵路橋上的
迅雷不及掩耳
嘟嘟嘟!
破霧
嗶嗶嗶!
野兔據理力爭,礙了視線
呼呼呼!

狂奔競賽
誰拿錦標

自然文明,你驚嘆哪一

註:
座橋是梅登黑德鐵路橋Maidenhead Railway Bridge),由英國一流的機械與土木工程師布魯耐爾(Brunel, 1806-59)設

2014年3月13日 星期四

生命僅有的幸福


前一陣子讀了一些法國小說家喬治桑的作品, 越來越喜歡這樣的一位女子, 喜歡她的勇敢, 喜歡她革命性的思想...

她有一句名言:生命裡僅有的幸福, 就是去愛, 與被愛

這句話有多真啊! 

2014年3月12日 星期三

年歲之毯,縫出燦爛之繡


林布蘭特Rembrandt Van Rijn1606-69
〈自畫像〉(Self-Portrait
 16571659
油彩畫布
53 x 43 公分
愛丁堡國立蘇格蘭美術館

這是畫家林布蘭特16571659年繪的自我肖像,在此,他那直直瞪著你的眼光,賦予的憂傷又不屈折,立即滲入人心,他人生的歲月與經驗全寫在這面容上

文明的先知
林布蘭特荷蘭黃金時期最頂尖的畫家,出生於萊頓Leiden富裕環境中長大,父母對他期望高,家裡所有孩子,只有他上拉丁文學校,進大學唸書,他心裡卻另有打算,自己跑去跟地方歷史畫家范史瓦能堡Jacob van Swanenburgh)與阿姆斯特丹繪畫大師拉斯曼Pieter Lastman1583-1633前後拜師學畫,自此踏上了這一條藝術的不歸路

一直到1640年前,他在愛情與事業雙雙一帆風順,但逐漸地,一連串不幸的事件接踵而來,首先愛妻過世,接著跟兒子的奶媽同居,沒多久,又愛上另一位女僕,這三角的愛情關係,最後鬧到教會與法庭; 另外,也得罪高官人士,引來不少仇敵,林布蘭特簡直淪落到無地自容; 之後,又有英荷戰爭為社會帶來普遍的經濟蕭條,他不屈服的性格再加上揮霍無度不斷購買昂貴的畫古物與外來奇異品導致了1656年破產,被迫搬離心愛的房子。因此,這張〈自畫像〉正是他落難時期所繪製的,寫實手法,用光影與肌理,將漸漸衰老的皮膚與殘破的心境,不矯飾地描繪下來

林布蘭特一生共畫下八十張多張自畫像,記錄了各階段的轉變,每每危困來襲時,他都將能量與氣焰轉換為另一番創作的驚嘆幾乎每個藝術家曾做過自畫像,但沒有一位像他一樣,作品數量之多,從年輕到老去,從富裕到貧困,各樣的裝扮,各種的情緒表達,畫盡所有對自我認知與內在探索的可能性他不僅是第一位藝術家密集式的研究自我,更甚地,他展現的人道與慈悲的精神,讓他贏得了偉大的文明先知之一的美名

埋葬?露臉?
出生於蘇格蘭薩瑟蘭郡Sutherland的詩人伊恩麥多諾Ian McDonough),目前住在愛丁堡,他參與海岸詩人Shore Poets),定期為詩人們舉辦詩與音樂的活動,他的詩作也刊登在重要的報章雜誌上,像物理新聞Physics News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The Times Educational Supplement《星期日的蘇格蘭》Scotland on Sunday《蘇格人報》Scotsman《愛丁堡書評》Edinburgh Review《格萊斯哥先驅報》Glasgow Herald……等等; 出版的詩集有《麥可漢部落》Clan MacHine)與《冰馬》The Ice Horses

有一回愛丁堡國立蘇格蘭美術館,看見了林布蘭的這張自畫像,心動不已寫下一首〈埋葬的太陽〉(The Buried Sun),我將此翻譯如下:

兩歲時,他們說,於污泥,我畫下麻雀外形
很快,我眼吞食整個萊頓,
蝕刻的手指,因光; 燃燒的耳,
因來自老史瓦能堡的巧妙秘密
彼得拉斯曼畫雲的秘訣,屈指一數約二十只

夠迅速地,這些老魔鬼耍的把戲,我留給了他們
自己前去誘捕榮耀的世界。一年接一年
欣喜、灼痛,於石膏粉筆和黏貼間,
將底色分層次,直至我畫板向如此的光暈投降
你宣誓太陽僅埋臥於地板之下

越老,隨筆刷,我變得更粗,捕捉
比我見證不多也不少的東西
年歲之毯,縫出黯淡之繡,
緊密地逼迫,當時間滾動,抑制火焰燃啊燃,
黃褐,入紅棕,然後骨黑的可怕之鋒

詩人伊恩麥多諾用三段詩行每段五行,來描述藝術家林布蘭特的繪畫生涯,將幾個關鍵元素,像殘酷的歲月、靈巧的光與色、騷動的繪畫媒材、翻滾的情緒、與不凡的才氣,都一一生動地勾勒了出來

此詩〈埋葬的太陽〉,從黃褐到紅棕,再到漆黑,似乎林布蘭特的這只太陽被埋葬了起來,但第二段詩行畫板遇見光暈,不自主地投降了,在此,不就是太陽露臉嗎所以,年歲之毯,縫出的並非黯淡,而是燦爛之繡!

刊登於<<創世紀>>2014年春季號, 178期, 54頁

2014年3月10日 星期一

愛與藝術,孰輕孰重?

你問我,
愛與藝術,孰輕孰重?

昨天
讀到小說家琴.芮斯過逝前,說的一段話:
「假如我可重新活過,再做選擇,我寧可要快樂,不要寫作。」

這段告白,真令人心痛

不過,倒也跟梵谷的想法類似
當得知弟弟西歐正在談戀愛,也寫下幾行:
「有時候,我真的怨恨這些爛畫。我記得李士潘(J. Richepin)曾說:『愛藝術讓一個人失去真正的愛。』我認為說得很對,反過來說,真愛會讓你討厭藝術。」

他又說:
「一個擁有愛的人就算對畫沒啥興趣也沒什麼關係,只因什麼都足夠了。人為了成功,必須持有野心,
但野心對我來說很荒謬。」

我想,你可以感受這兩位巨人對文學、藝術的質疑及真愛與世俗野心之間的牴觸,
若能選擇不流浪,若能選擇愛情,他們絕對放棄寫作、畫畫

這麼說,我們要放棄文學、藝術嗎?
我想,不是這樣的……

能畫、能寫,是一種天賦
就像梵谷說的:命運的驅使!
既然改變不了
就好好的,把精華的部份活出來
算對生命的交代吧!


註:
琴.芮斯(Jean Rh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