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 我嘗試投稿, 卻被退稿, 不知不得法, 還是怎麼的??? 現在, 在自己部落格發表囉!)
The End of An Era, Bye-Bye Lady Thatcher
1980年,英國經濟蕭條,失業率高,不少人建議柴契爾夫人改革別做太劇烈,奉勸她更換跑道,但在布萊頓(Brighton)保守黨的年度大會上,她發表一場精彩的演說:
你們想回頭,你們去吧!夫人絕對不回頭。(You turn if you want to. The lady’s not for turning.)
好個絕不回頭!此句後段,原先取自詩人克里斯托夫•弗賴(Christopher Fry)1948年的劇本《夫人絕對不火燒》(The Lady’s Not for Burning),再將「火燒」改成「回頭」。整句話一說出,不僅多年來成為坊間的流行話語,更精湛的詮釋這位強勢領袖的政治哲學。
醫治歐洲病夫
2001年,我定居英國,那時,柴契爾夫人已下台十一年了,但發現從當地人的口中,有一群人很仰慕她,談起她,都豎起來大拇指; 但也有另一群人,恨她恨的養養的。不論人怎麼稱她,鐵娘子、亞馬遜女戰士也好,叮咚女巫(Ding Dong the Witch)也罷,她總是人們飯桌上、酒吧裡,一說到政治,即觸及的話題,沒錯,她很具爭議。有趣的倒是,英國自1721年有了第一任首相開始,三百年來,只產生她這位「女」首相,更蹊蹺的,她從清一色男人主權的保守黨中被提拔出來的,而非標榜男女平等的勞工黨或理想主義的自由民主黨。自然地,她的故事引發我的興趣。
四月8號下午,我聽見廣播,說柴契爾夫人過世了,享年87歲。那一刻,我無言,幾天下來,讀了、聽了不少評論,逐漸地,整理對這位爭議性人物的看法,17號當天,英國為她舉行國葬,在目賭整個儀式,莊嚴與肅穆的過程,我對她崇敬,更冉冉上升了。
她竄起,絕非偶然的。三、四十年前,英國被諷喻「歐洲病夫」,經濟嚴重的衰退,通貨膨漲,國營公會一直要求加薪,無理的示威,做全面性罷工、遊行,到1970年代末,更變本加厲,醫院不治病人、地方的垃圾不清、屍體不埋,遍地惡臭,把國家弄得愁雲慘霧,之前的幾位首相嘗試解決,都行不通,1979年柴契爾夫人上台,聘用一流的知識份子與政治家,重整制度,開放公營事業民營化、自由經濟市場,短短幾年,英國搖身一變,競爭力變強了。
人道?還是殘酷?
反對柴契爾夫人的一方,常指摘她「缺乏同情心」,此話可當真?她不傾向集體主義,心懷個人主義的思想,這來自父親的教導,從小,他堅定地告訴她:
不要跟隨群眾走,別害怕跟人不同,若有可能,領導群眾。
一般孩子喜愛跟同伴玩,親近人潮,父親的這番話,要做到,談何容易呢?好幾次,她在媒體上表示,這是她童年最艱困的功課,不過,感受了父愛,便遵命,不管怎麼孤獨,也堅持的走下去,此教條,讓她未來作官時,即使多次遭人群的抨擊,若認為對的、該做的,她絕不妥協。會擔心民調低嗎?不,她眼光不在眼前,放的是長遠的目標。
另外,還有兩個重要的因素,形塑了她的性格,一是科學的實證,在牛津大學唸化學時訓練來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多蘿西•霍奇金(Dorothy Hodgkin)是指導教授),她非常注重細節、證據、邏輯、理性辯論,來做決策,不盲目,也不迷信; 另一是基督教的養成,從小,每星期一定跟家人上衛理公會教堂,做禮拜,宗教給予的善與惡、對與錯、是與非、道德觀,深植她的內心。行事上,她如水晶一般透亮的原則,讓在旁的人,不論部屬,他國的外交人員、總統、首相,覺得易相處,好做事。當歷代許多君王、領導人物常以義大利政治哲學家馬基维利(Niccolò Machiavelli,1469-1527)的《君主論》作政治行為的寶典時,柴契爾夫人的態度恰好相反,未沾染那偽善、邪惡、與陰暗的氣息。
童年物質匱乏,再加上家裡經營小雜貨店,所以,對民生物資瞭若指掌,每樣東西的價錢,可清清楚楚,她質疑社會福利制度,鼓勵用較尊嚴的方式來脫離窮困,因此,她所做的是,協助眾多人獨立創業,並實施「權力購買」(Right to Buy)政策,讓租用簡易住宅的居民,能以便宜價買房子,讓人們實現了「家是一座城堡」的夢想,因她的遠見,從1980年到現今,英國已好幾百萬人享有自己做主人的滋味。若以勞工黨的做法,提供豐厚的社會福利,表面看來慈善,但依賴慣了,弊端重重,到頭來,反而是最殘酷的。今天,太多的政治人物口口聲聲說「同情」、「熱情」,成就事的到底又有多少呢?柴契爾夫人看似冷酷,結果證明是最人道的。
她掌權的十一年半(1979至1990年),不但造福平民,也擊敗勞工聯盟的蠻橫勒索; 在美國總統雷根與蘇聯總書記戈巴契夫談判期間,她扮演了關鍵的角色,雷根有一陣子軟了心,想妥協,柴契爾夫人不客氣訓他一頓,他才恢復堅定的心志,這例子說明了只要有理,據以力爭,沒必要當美國的傀儡; 她更帶領走出冷戰的危機,粉碎共產與社會主義的霸權,讓今日的東歐擁有了自由與民主; 她也主導福克蘭群島戰爭,獲全勝,解除阿根庭對島上人民的威嚇…等等。
攤開柴契爾夫人的一生,發掘:她總在對抗反改革的當權派,包括雄性主導的職場、滯留不前的傳統貴族、霸道的勞工聯盟、暴力血腥的共產主義、威脅領土主權的敵國…。面對這些,她不畏懼,一一擊潰。
歷史定位
大她十歲的丈夫丹尼斯•柴契爾(Major Sir Denis Thatcher),也是她一生的忠貞伴侶,總在背後支持她,鼓勵她,甚至當她耳目,告知她忽略的,指點她,重要的,教她怎麼放輕鬆,在享受世界舞台尊榮,雲端上飄飄然之餘,也懂得回到現實,好幾個場合,她不避諱地說,一生做最好決定,就是嫁給了他,他是她生命的寶石,穩定的基石,私底下,丹尼斯常向好友透露,對自己妻子充滿了驕傲,也曾跟女兒說:
柴契爾是自邱吉爾以來,最偉大的英國首相。
這位親密愛人說的沒有錯。柴契爾夫人死後兩天,上議院與下議院開放七個半小時的辯論會(邱吉爾過世才開放45分鐘),發言中,不少人也是如此頌揚她。
辯論會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上議院女公爵雪莉•威廉姆斯(Shirley Williams, 1930-)點到了柴契爾夫人的獨特性格:
專一、決心、奉獻、與自律。
如今,她的歷史定位確立了,全在於她向來的——「孤注一擲」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