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5日 星期五

浮雲 (Ukigumo)

剛看了一部老電影
是1955年, 由日本導演成瀬巳喜男(1905-1969)拍的<<浮雲>>

黑澤明形容成瀬巳喜男的風格:

    像一條巨大河流, 表面平靜, 深淵卻是狂暴的海流

在2014年的今天看著一部刻劃大戰末與後戰的日本情景, 不但讓我想起父親那一代經歷的日據到戰後的抑鬱, 看見餘留的沮喪.... 也想起自己的外公

電影人物搖搖晃晃, 儘管有家庭, 努力找工作, 但內心都還在漂流

女主角問: 我們要走到哪兒?
男主角回: 不知道....

這漂流, 當然有時代的因素, 但一個很大的原因是人那沮喪的無底洞

前天, 一位朋友從台北打電話給我, 一兩個鐘頭的聊天, 她大都在談父母與兄妹的問題, 難過的是, 她父母在一起這麼多年, 也把孩子養大, 但老了, 講話還常互傷彼此的心

一兩個月前, 我為一位台北畫家的作品寫藝評, 她告訴我童年的經驗, 父母之間常打罵, 老說一些傷人的話

互傷彼此的心, 已成了台灣社會的一種病態嗎?

 





在<<浮雲>>裡, 那一對愛人明明心繫彼此, 但見了面總在刺傷對方的心, 特別是男主角, 不但說話調侃, 又不給承諾, 而那女主角只耐心等待, 但因沒安全感, 偶有抱怨, 難怪日子這樣下去, 是越來越糟....

兩人在性格上都犯有大瑕疵

最後, 女主角得了重病, 過世, 男主角從她包包拿出一支口紅, 塗在她嘴唇上, 再將一盞燈移過來, 照著她, 因保留的美, 讓他回想與她相遇的那一剎那, 那時, 才知他已失去一個世上最美, 最愛他的人

無論他怎麼叫她, 搖她, 她已不醒人世了

一切為時已晚

這樣的故事, 一再重演, 我之前, 從小到大在台灣, 看鄰居, 看親戚, 聽無數的故事, 像循環一樣, 一而再再而三發生

難怪, 人們總愛說 "命運"

而我, 看夠了, 聽夠了, 我從不相信 命運

外公有人緣, 重意氣, 交友甚廣, 也活到90多歲
但外婆在世時, 他待她不夠好, 直到她生病, 病逝後, 他後悔不已, 但有何用呢? 因為他已傷了世上最愛他的人, 也重重傷了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