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9日 星期二

勇敢的超現實探險:李歐那拉‧卡靈頓






李歐那拉卡靈頓





超現實圈的藝術與情愛
是我出國後一開始接觸的領域
不但讓我眼睛一亮
因為迷人, 讓我跳進去, 就不想要出來了.....

這次泰德美術館有一個展覽
展出超現實藝術家李歐那拉卡靈頓的作品
我也為【藝術家】雜誌寫了一篇.....

始於1920年代結束於1960年代的超現實主義,若看過此派藝術家的創作,我們的目光應該逃不過幾位美麗女子的影像,像卡拉‧達利Gala Dali‧米勒Lee Miller、愛笛Ady Fidelin、娜徐Nusch Eluard、竇拉Dora Maar、奇奇Kiki蘿蜜迪奧絲法蘿Remedios Varo、李歐拿費妮Leonor Fini李歐那拉卡靈頓(Leonora Carrington桃樂絲唐寧(Dorothea Tanning…等等,其中好幾位原先是男性藝術家的愛人與謬思,因耳濡目染,自己也開始玩,做實驗,之後搖身一變,成了受矚目的藝術家。如今,這些超現實女藝術家全都凋零了

而最近五年來,英國的畫廊與美術館積極地展示李歐那拉卡靈頓(1917-2011)的作品,此刻,在泰德利物浦(Tate Liverpool)也隆重地端出她的繪畫與雕塑饗宴,這位來自英國,最後定居墨西哥,聞名於世的藝術家,卻在家鄉被遺忘了將近七十年,這些年,才喚醒鄉親對她藝術的知覺,說來,有一段漫長的故事…


想逃的女孩
卡靈頓出生於英國喬利(Chorley)克林頓格林(Clayton Green),父親是一位布料製造商,非常富裕,母親是虔誠的天主教徒,由於家教之嚴,讓她在長大的過程中處處受約束,這奠定了她一直有想逃的欲望

家裡不知請了多少教師與奶媽管教她,使她生厭,在學校上學,也被開除好幾次,直到家人將她送到佛羅倫斯一家藝術學院唸書,發掘自己對繪畫的愛好,十歲時,第一次看見超現實畫作,讓她驚奇萬分。雖然她屬於貴族,但卻想遠離上流社會的禮儀與繁瑣,據說成年之前,她被引進皇宮,覲見國王與皇后,但她覺得無聊,拿著一本奧爾德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的《加沙的盲人》Eyeless in Gaza)在讀。她曾在倫敦的切爾西藝術學校(Chelsea School of Art)與歐贊凡學院(Ozenfant Academy)短暫念過書,但是,她的叛逆性格,根本無法在一個機構待得久,當時,旁邊的人告訴她,她不適合跟人一起玩,一起工作,在眾人的眼裡,她的未來十分黯淡

但母親蠻鼓勵她想往藝術之路發展,還送她一本赫伯特‧里德Herbert Read1936年著作《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因這本書,她熟悉了這藝術運物的來龍去脈,不過,家裡的管束,讓他反而不乖順,總蠢蠢欲動,想逃離枯燥的環境,想逃,卻逃不了,該怎麼辦呢?她所做的是等待,等待有一天愛情的出現,把她從痛苦的深淵救起來


遇見恩斯特之後
19歲那年,在倫敦的國際超現實展覽(International Surrealist Exhibition),她看見了馬克思恩斯特(Max Ernst, 1891-1976)的作品,立即被吸引,隔年,她真的在一個舞會上遇到他,兩人立即陷入了愛情,當時46歲,已婚,之間相戀傷透了全家人的心,她知道前景既使荒涼,若要逃,這是一個最好機會,如此一搏,她隻身啟行,到巴黎跟恩斯特會面,有一陣子,他們享受咖啡館的知性生活,愉快的很,之後,他們搬到聖馬丹達爾代什(St. Martin d Ardèche),兩人一塊創作,卡靈頓曾回憶起那段甜蜜的時光,說:

其實,我們可以就這樣在一起,直到永遠

1937-9年,她畫了兩幅畫,一幅是自畫像(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藏),另一幅馬克思恩斯特肖像,紀念兩人之間美好的關係,往後,這兩幅也成為最常被拿來討論的超現實名畫

但命運捉弄人,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恩斯特因德籍身份,被法國政府捉去,認為他跟敵軍同夥,卡靈頓想盡辦法把他救了出來,沒多久,他又被德軍逮捕,這次是被納粹秘密警察Gestapo)所捉,情況嚴重,讓她覺得再也看不到他了,這時,她逃到西班牙,但身心憔悴,竟在馬德里的英國大使館患了癲癇,被送到精神病院,在那裡,她受盡折磨,家人準備將她帶回英國,但怎麼苦,她告訴自己絕不回頭,拒絕家人的好意,當神志清醒,身心恢復正常,她發誓未來不管怎樣,都要堅強,不能再瘋了

從精神病院出來後超現實的領袖安卓布魯敦(André Breton鼓勵她把醫院的經驗描繪或記錄下來,於是她完成了一部小說《深處》(Down Below),也畫了一些類似主題的作品,像〈道德醫師的肖像〉(“Portrait of Dr. Morales)與〈深處地圖〉(“Map of Down Below”)

接下來,她抵達里斯本(Lisbon),遇到一名墨西哥的外交官(畢卡索的好友),很同情她的遭遇,願意娶她,這也將她的命運帶到另一個陌生之地——墨西哥,相對的,這環境也給了她自由,雖然之後離婚,她還是決定留在那兒。很快的,她遇見一位匈牙利攝影家維茲Chiki Weisz,生命中的第三樁愛情,這次,她不再流浪了1946年兩人結婚後,過著穩定的生活,撫養兩個孩子,空閒時,她將精力放在創作上,作品不斷,直到晚年,她被公認是墨西哥最優秀的藝術家 


歸巢與否
儘管她的藝術與成就受到了國際的肯定,但她家鄉對她十分陌生,因為她逃家,使得家族蒙羞,於是斷絕關係,從此家族規定下來,不准提她的名字。有趣的是,英國有一名活躍的記者喬安娜摩海德(Joanna Moorhead,她是卡靈頓的表妹,2006年之春,碰見一位認識卡靈頓的墨西哥人,交談中,才知道自己有一位很出色的表姐,身負著為家族尋根,也持著一身的記者探索的精神,親自到卡靈頓走過的足跡,從出生到年老,跨越不同的國家,就在感動之餘,當起策展人,為卡靈頓在英國舉辦藝術展

經卡靈頓的同意,摩海德到墨西哥的科洛尼亞羅姆(Colonia Roma)鎮上拜訪她,見面的第一句,她叫:「普姆」(Prim卡靈頓童年的綽號),卡靈頓聽了,高興嗎? 不,一點也不,她用尖銳的聲音回答:

若妳不介意,請叫我李歐那拉,我早將過去的事拋到九霄雲外了

當被問起是否想念英國的家人,她說:「不,從來沒有

從這兒,可以探視出她有一種「一旦離開,就不回頭」的心意,離家時,沒拿家裡的一毛錢,父親過逝,也沒為她留下任何一樣東西,這一條創作之路全是她自己闖出來的,所以,到了晚年,她依舊驕傲地跟過去撇清關係。

她沒有歸宗的想法,但摩海德卻急切想逢合家族的分歧,她將卡靈頓的作品從許多私人收藏那兒借出來,集合在一起,最後,如願的辦了卡靈頓在英國的首度個展,到現在,藝術家雖過世了四年,摩海德一直還為她發聲,為她的作品辯護

自從1940年初,卡靈頓遠走高飛以後,七十年未踏過家鄉的土地,這幾年來,英國為她辦得幾場盛大展覽,意味著鳥兒歸巢嗎?作品回鄉是一件人生的大事,卡靈頓卻一點也不想回去,飛走的鳥兒歸巢了嗎?或許在身體與情緒上,沒有; 然而,在藝術上,她回來了,真的歸巢了


墨西哥的魅力
一般而言超現實的藝術家大多是心理學家佛羅伊德的跟隨者,將欲望一事視為膜拜的對象,更認為那是創新的靈感泉源,然而,她不這麼想,傾向魔幻寫實與鍊金術,來傳述自己另一奇幻的世界,她愛用象徵,特別一而再再而三的畫馬,對她來說,此動物是引導靈魂的媒介,這方面,我倒覺得很能表現英國情色小說家兼畫家D H 勞倫斯(D H Lawrence)描述的女性欲望

卡靈頓對戲劇小說編織、雕塑、舞台的景與服裝設計很感興趣,作品一直出現植物動物人物之間的飄移,畫的空間不論陸地水裡空中總在持續變幻,又混淆又熟悉又陌生,一種懸而未決之感知名收藏家愛德華‧詹姆士Edward James, 1907-84)(以資助超現實藝術為一生志業卡靈頓作品的首要收藏家)說得好:

卡靈頓從未放棄她對實驗性的喜愛結果,她能夠多元化與探索一百或更多的技巧,足足表現創新的力量

沒錯,靠著她愛做實驗的態度,創造許多繪畫技巧,藉著充滿了想像,未知的迷惑也就這樣衝撞了出來

我想這應該是墨西哥給她在超現實世界最豐富的養分,值得一提的是卡靈頓來這兒之前超現實領導人安卓布魯敦1938年接受法國政府文化委員會資助也來到這兒一趟超現實主義與繪畫》,他寫下:

我抵達墨西哥. 我在這兒,地球的另一端,目賭一個自我質疑精神的無意識的流露:我們遵守什麼無理性之法?什麼主觀信號允許我們在任何時刻建立對的方向?什麼符號與迷思主導了特殊的物件結合或發生事件之網?什麼意義可以被歸咎於眼力,從視覺力通到想像力?

布魯敦又說了一句話:

我不知道我為什麽來這兒墨西哥是世上最超現實的一個國家

相信卡靈頓也一定心同感受,想想一個這麼愛逃的女孩,竟能在墨西哥,一待就待一輩子,未曾離開,這個地方充分賜給她——布魯敦之語:無理性」、「主觀信號」、「符號」、「迷思」、「眼力」、「視覺力」、「想像力

倒是有一幅巨畫,是她1963年被邀請創作的壁畫,名稱〈馬亞人的奇幻世界〉(El Mundo Magico de los Mayas這兒她運用了墨西哥民間故事裡的角色與情節,還有宗教與儀式,來做為畫的內容與構圖的元素,這次在泰德利物浦的展覽,特別擺出這幅最具墨西哥特色的作品,成為展覽的重頭戲


叛逆的勇氣
這位藝術家在1983年說:

我沒有時間當任何人的謬斯 我太忙了忙著叛逆對抗我的家人學習去當一名藝術家

過世前沒多久,她又說

我一生是一個逃離的旅程!

是的,她一開始逃離出生的家,一個舒舒服服的家,從此,就沒有停歇,之後,再逃離超現實圈的約束逃離政治的壓迫最後來到了一個不預期的墨西哥然而,不改本性,她還是在逃逃出身體以外的想像空間她一生總擔心自己不夠勇敢但我認為她十分的勇敢——敢逃!而這次她在泰德利物浦展出的畫作與雕像全在表現一位勇敢女子的超現實探險啊!



刊登于2015年六月號的【藝術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