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慢慢談了一些自己


我一直愛談別人的作品
別人的故事 
不怎麼愛談自己 
這回 
出版社訪問了我 
我慢慢談了一些自己......

分成上下兩集,上集是「旅行」與「愛丁堡」,下集是關於「藝術」與「文學」的部分。
以下是上集

http://showwe.tw/news/news.aspx?n=188

l   首先,我想可以搭配老師的新書,為讀者帶來一場「歐洲文藝之旅」。米開朗基羅之於佛羅倫斯;畢卡索之於巴塞隆納;卡夫卡之於布拉格,當然許許多多的他們之於巴黎。所以想請老師以藝術家、作家,與城市做對應,一邊分享自己的旅行經驗,一邊介紹一些重要的藝術家及其作品,還有必訪的一些博物館、美術館,及故居。

旅行,於我,有兩種意義,一是你茫然,想尋找自己在這世上的定位,不安的細胞串流,無法停留原點,於是該怎麼辦呢?出走。我想,這大概是我最初離開台灣,四處遊走的原因吧!其實,旅行是孤單、漂泊的。

這樣漂泊,或許隱隱的叛逆,大概是還未尋獲一個足以讓自己流連忘返的疆域吧,直到我到愛丁堡,一切都改變了,這兒的美,這兒多變的氣候,這兒,天空的雲沒有一刻僵著,總在流動,最重要的,我找到了愛。現在,我愛待在家,或許你會問,我還旅行嗎?

當然,我依然瘋狂詩人、文學家、藝術大師,偶爾的大展,藝文大事,我會搭車到那兒,做一段知性的探險; 不過,還有另一種旅行,也有趣,那就是大量閱讀與網路瀏覽,我發現,想像空間不斷在膨脹,坐在書房裡,腦子的遊走比身體的移動廣闊多了,也自由多了。






















旅行,到博物館、美術館、故居,似乎成了一種必要。但,我認為從裏面走出來,選ㄧ個板凳歇一會,到綠地坐下來,到咖啡舘點一杯咖啡,或街上亂逛,更是一種必要,因為許多領悟與覺醒,是在離開固有的建築物後,因某種喘息,因某種回溯,才真的蹦了出來。

每個城市,可以只是平平庸庸的,但若有天才出現,地方會顯得不一樣,我常想:是地方造就精彩的人?還是人讓地方變得不同凡響?

回溯自己旅行的經驗,每到一個地方,也沒什麼目標或目地性,但奇異地,卻有一個接一個美麗的邂逅,我到佛羅倫斯,意外地走進米開郎基羅設計的羅倫佐圖書館,遇見大師的靈魂; 到巴黎,無意間闖入了羅丹花園與名人墓地,撞到驚人的波特萊爾雕像; 到布拉格,卡夫卡那難逃的困境不經意襲了過來,也感受捷克斯洛伐克政治解放時蘇聯坦克進攻的緊張情緒; 到紐約,在長島的友人家附近發現了傑森·波洛克的潑灑、滴涓,讀著費茲傑羅小說,突然跑去看故事中的那棟豪宅──地之角(Land’s End)…..等等。其實,我旅行的驚喜,大多發生在一連串的偶遇裡。

我喜歡超現實創始者布勒東在路上的閒晃,我喜歡他說的「機遇」(chance)。倒是前一陣子,很好玩,我參加了一個 「作家靜修」活動,原先是要到美國作家約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小說分享,卻陰錯陽差走錯了棚子,竄到美國威廉·巴洛斯的經典頹廢小說《裸體午餐》(Naked Lunch)的空間,當我意識到,想抽身時,已太晚了,眼睛一瞄,才七個人,我心想:「完蛋了,沒讀過這本小說,困在這兒一個半鐘頭,一定會輪流到我說話,待會該怎麼辦?」結果......... 

一開始幾個人先啟話題,我好奇地聽,半個多鐘頭後,我開口了,竟講出了一些心得,不僅如此,我發言最多,整個過程,雖膽戰心驚,但好愉快。信不信,這是我有生以來參與文學活動最驚歎的一次,由原先的意外,引來了收獲,此刻,想到還津津有味呢!

現在,我住的愛丁堡,每天的呼吸、思考、談話,每天經過的、看到的、吃喝的、感覺的,都離不開這兒有過的作家、哲學家、與藝術家,大衛·休谟(David Hume)、沃爾特·司各特(Walter Scott)、羅伯特·伯恩斯(Robert Burn)、詹姆士·包斯威爾(James Boswell)、塞謬爾·約翰遜(Samuel Johnson)、艾倫‧拉姆齊(Allan Ramsay)、大衛‧威爾基(David Wilkie)、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J K 羅琳(J K Rowling)、伊恩‧班克斯(Iain Banks)、亞歷山大·邁考爾·史密斯(Alexander McCall Smith)….等等。若沒有這些人,只有草有樹有花,只有一些好看的建築物,我仍能流連忘返嗎?貪心的我,這怎麼夠呢!多了人,多了精彩的人,多了很精彩的人,一個地方就會變得很不一樣。



l   老師住過被稱國「英國世界遺產」的愛丁堡,那我們當然不能放過這個機會請老師跟我們分享一些平常觀光客不會去的獨家景點及餐廳啦!(光是愛丁堡車站外的草地大公園就讓我為之驚嘆,想必還有許多絕妙之處)另外,旅行跟居住在某地一段時間,往往會有不同的感受,希望老師能分享一些愛丁堡的生活日常以及民情文化,當然還有介紹不可錯過的愛丁堡藝術節及自身參與經驗囉! 

我常跟人說笑,我家有兩座大花園,前院是草地大公園,後院是女王公園,兩頭的綠地之廣,我還記得第一次來愛丁堡的情景,因為愛丁堡大學有藝術史碩士課程的約談,那是六月的一個早上,我提早到,就在附近的草地大公園晃了一圈,天氣好得不得了,我坐在地上,不一會兒竟睡著了,陽光暖暖打在我身上,醒來那一刻,我知道這是我的地方,我要留下來......

就這樣,我再也沒離開過這個地方。

在這地方,從一開始的陌生,到現在的熟悉,如今,我的看,我的呼吸,我皮膚的感覺,愛丁堡的一切,對我是多麼自然,我想,我已脫離之前尋找天堂的苦澀,是的,我親吻了天堂。

這兒,多寒冷,風雨變幻得很歇斯底里,就這樣,我從不感到枯燥,我也漸漸愛上了冰冷,有一種很特殊的美,讓你無紛擾,想靜靜的,好好思索,我常沉醉於這樣的感覺。

愛丁堡的藝術季,大概從五月開始,先是電影節,延續下來,貫穿了各種藝術展、戲劇、音樂會、表演、書展,直到九月。於我,像從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不必遠行,來自世界各地的好東西一一端到你家門口,如此,我怎能不好好把握呢! 

沒錯,愛丁堡是一個能一直給你靈感,補充能量的地方,這樣一處永恆的度假聖地,你說,我還需要旅行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