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8日 星期五

歌德之女

台灣藝術家徐畢華(Jessica Pi-hua Hsu).....









(畫冊封面)

當我越看徐畢華的畫,越覺得她用色極其微妙,不禁聯想到了十八、九世紀德國大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他對色的看法,與徐畢華真有那不謀而合,怎麼說呢?

在色彩上,剛好與歌德的概念,不論是光與暗的鄰接,或光與黑暗在介質之間起色的對照關係(黑→藍→紫 及 白→黃→橘→紅)都有那英雄所見略同的鋪呈,我舉幾個例子:在〈山水冥想〉、〈在水一方〉、〈奔向無盡深藍〉、〈洄歸〉、〈藍海〉、〈愛如潮水〉、〈水舞〉、〈紫色芳華〉……等等,是黑的屬性,摻入了白光,起了藍紫的多重美妙變化;在〈大氣迴旋〉、〈心眼〉、〈東方新浪潮〉、〈立夏清歡〉、〈紫夜花絮〉、〈嬡〉……等等,彷如藍紫與黃菊色緣相碰,渲染出了動情的綠;在〈大展翱翔〉、〈火舞〉、〈禾風之舞〉、〈光之流〉、〈黎明開悟〉、〈豔歌行〉、〈秋色天外天〉……等等,如黑影走進了白色空間之後,黃菊紅因子四處流串;在〈夏陽〉、〈無盡藏〉、〈不捨晝夜〉、〈生之奧秘〉、〈奇蹟的能量〉、〈歡妍〉、〈狂戀維納斯〉、〈璀璨之流〉、〈黎明序曲〉……等等,遊戲一般,在玩弄光與影之時,激發了奪目的黃菊紅及藍紫羅蘭。

在水一方

東方新浪潮

秋色天外天

不捨晝夜

倒是,歌德對另外兩色特別關注,一是有關陰影,他做實驗時,用不同層次的「灰」,來觀察色彩的變化,而徐畢華呢?常在畫裡塗上灰,分層次的稀釋堆積,如此,更凸顯了其他色彩的變幻,在〈大化山水〉、〈迴映天心〉、〈聞雞起舞〉、〈踏浪行吟〉、〈憑虛御風〉、〈光之流〉、〈菩提〉、〈日出月藏〉、〈萌動〉、〈霧裡的風景〉、〈蓋亞〉……等等,便能知曉了;二是,歌德描述「紫羅蘭」是多餘的,怎會這麼說呢?其實,那指的是實用與功能性,但他又加上一句:紫羅蘭是最美、最富想像力的顏色。我們若看徐畢華歷年來的作品,不難發現她最頻繁的用色是紫(紫羅蘭),像〈紫夜星空〉、〈光之變奏〉、〈綻〉、〈紫嘯鶇曲〉……等等是最明顯的,難怪她的作品體現了豐腴的浪漫、想像、與夢幻。

迴映天心


紫夜星空

是的,如歌德,徐畢華在她的工作室裡玩弄光與影,搧點出色彩的千變萬化,更甚地,她用了充裕的美學觸感,加入不確定的因素,寓言、神話、宗教、密語,有自然運行的韻律與節奏,你看!藝術家對色、對自然的感知多麼無懈可擊!


徐畢華個展 -- 無盡藏
2016, 4, 9 - 5, 22
采泥藝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