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8日 星期五

梵谷的弟媳: 努力奔波的身影


幾個月前,我讀到梵谷的姪子為母親(裘)寫的小傳,提到她曾寫一封信給友人,裡面談到梵谷,內容是這樣:

自從西歐生病之後,梵谷的書信在我的生命裡佔據一個龐大的空間。拿著一包信件回來,我在我與西歐共屬的家渡過第一個寂寞的晚上,我想一定能在信裡找到他,在經歷那些痛苦的日子,一晚接一晚,它們成了我的安慰,原本我急切尋找的人是西歐,而非文生。然而,在吸吮每個字,在吞食每個細節時,我不僅用我的心來閱讀信,更用我的整個靈魂,它們始終保存在那兒,我讀了,再重讀,直到梵谷的人清楚地出現在我面前,想像我那一刻回到荷蘭的經驗,終於明白那位藝術家的寂寞,他的偉大與高尚的精神,想到人們對文生與他作品的冷漠,你能想像我有多失望,有時很傷痛,我記得去年,文生過逝的那個晚上,很晚了,但我還是走出去,那時風吹雨打,眼前的一切如此漆黑,我看見四處家家燈火通明,人們圍聚桌前,而我感到十分淒涼,第一次我才明瞭梵谷一定經歷過這樣的感受,當每個人將背轉向他,他感覺到「這個地球沒有一個可留的地方…」。 說這些,我希望你能了解文生在我生命裡的影響,是他幫助我容納生命,因為他,我可以跟自己和解,「風和日麗」——這是他們兄弟倆最喜歡的字彙,他們都認為最高的境界就是如此,而我也已經找到了,自從那個冬天,當我孤單一人,我沒有不快樂,「雖然悲苦,但總是歡欣的」——這是文生所表達的,現在,我可以了解那個意思了。
(註: 文生指的是梵谷)

當裘認識西歐的那刻,就感受她未來的幸福隨時可能會被摧毀,因為西歐無時無刻不在掛念梵谷,藝術家不穩的情緒更嚴重影響到西歐的生活,裘對梵谷的敵意是可以理解的,沒什麼好驚訝。

她對梵谷的了解是自他離開人間那一刻開始,她接到西歐的電報,孤獨一人,她初次嚐到那份蒼涼; 接下來,西歐生病後,她在一封接一封信,細細咀嚼梵谷的話語,才明白藝術家的高貴情操,及這對兄弟的摯愛,所以她下定決心將餘生投注在推廣梵谷的畫作、辦展覽、翻譯書信、作註解、寫傳。

她從一開始的懷疑,到之後的心同感受,以致全心的奉獻,說來是一個遽變的過程,然而,梵谷生前的默默無聞,到死後的聲名大噪,如今又成了眾人擁抱的對象,同樣的,轉變如此劇烈,中間的關鍵是什麼呢?

了解。

我們了解他的成長背景,了解他當過藝術經紀人、老師、傳教士、書店職員,卻以畫家為傲,我們也了解他如何被親友鄙視,如何被社會遺棄,受凌虐的程度實在難以想像,最後當我們目睹他的畫作,所有疑慮都一一消除了,一切都因我們的「了解」而感動,不是嗎?

其實裘起先就像一般觀眾,不過藉由她深入的了解,再將感動傳給別人,因她在背後的推波助瀾,梵谷的聲名才漸漸傳開。

許多人因梵谷的作品與話語而感動,在鼓舞之餘,我們又怎能忘記裘努力奔波的身影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